时间:2023-12-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自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宝钢六村居委会根植为民服务的理念,通过“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走访,了解、解决居民诉求,在民生服务上交上了一份更加精细、更有温度、更具质感的答卷。
宝钢六村位于友谊路街道的西北部,居民区东临牡丹江路,南靠友谊路,西接同济路,北连盘古路。居民区建造于1980年,共有43幢居民楼,居民870户。“四百”大走访工作开展后,由党组织牵头,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党员、居民区两委干部、楼组长组成的各个服务团队根据微网格划分,分片包干制进行入户走访,收集普通居民生活诉求,重点关心困难群众日常需求,秉持“小问题快速解,大问题分步解”的工作原则,为居民做好一件件实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因为宝钢六村建造年份较早,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与日俱增,“四百”大走访中,居民也对停车问题反应强烈。“我交了包月停车费,晚上回家却没有车位停,这合理吗?”这样的声音并不是个例。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宝钢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会同物业、业委会首先制定了“一管、二拆、三建”的综合治理方案,解决小区停车问题。
“一管”即增设一名夜间保安。通过保安管理夜间临街商铺、周边单位车辆在宝钢六村自由停车的现象,确保业主上班回家“有人管、有车停”;“二拆”即拆除公共区域业主私装的地锁和一堵墙。宝钢六村通过联合物业、城管等联合整治行动,一一拆除原先公共区域业主私装的地锁,确保公共车位后续正常使用。另经居民集体讨论,决定拆除北块区域一堵墙,腾出区域用于扩展停车空间。“三建”即新建车位、建一套录入系统、建长效管理机制。小区北块墙打通后预计新增15个停车位,南块通过规划设计,后续预计新增35个停车位,目前均已通过征询。为实现长效管理,宝钢六村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建立了审核制度,对新增车辆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外来无关人员车辆进入小区。
“哎,我现在年纪大了,遇到有些问题都不知道上哪找人,要一趟一趟跑居委问,总不能每次都要你们像这样跑一趟吧。”在“四百”大走访过程中,居民张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收集到居民问题,宝钢六村居委会马上召开集体讨论,考虑到社区内大多数老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居委会设计了便民联系卡,作为一种实用的联系方式。
这张卡上除了印有居委的联系方式,还有一些常见的社区服务信息,便于居民能够及时地获得帮助。“阿婆,这张联系卡您收好,上面有电话,可以和我们常联系。”后续的走访过程中,这是居委干部说过最多的一句话。这张小小的卡片不仅方便了居民们在有需求时能及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更在紧急时刻展现了它的价值。有的居民形象地称它是“连心卡”“关爱卡”。大家说:“有了服务联络卡,生活更方便了!矛盾诉求、生活困难、政策咨询等一个电话就能得到解决,不用再多跑了。”
张小花(化名)是宝钢六村的居民,从小就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对周围环境常产生恐惧情绪,在病情发作时,曾经有割腕、纵火的行为。通过“四百”大走访,居委干部王媛发现了女孩,决定成为她的知心“妈妈”。之后的生活中,她开始定期探访小花,与她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在这个过程中,王媛不仅给予了小花关爱和陪伴,还教会了她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花开始慢慢地敞开心扉,她的精神状态有了显着改善,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和希望。她的家人和朋友也逐渐意识到了她的变化,纷纷对她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这样的例子在宝钢六村还有很多,面对困难群众,居委干部都是不留余力地给予关爱,不仅提供物质帮助,更关注其精神所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服务精神,宝钢六村居民区的邻里、干群关系逐渐淡化了现代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边界感,更像是一个美好、温馨的大家园。
“四百”大走访不光是“进百家门、访百家情”,更重要的是“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下一步,宝钢六村将继续收集了解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加深入关心困难群众,“走”出干部责任感,“走”出居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