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记者雯雯发自深圳)近期,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成为国内、国际学术界与医疗界关注的焦点,更成为点亮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希望的灯塔。记者在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了解到,截至2025年3月10日,包含1名成人在内,共有16名儿童、青少年、成人入组管理,目前,完全停用胰岛素为6人,最长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0个月,停用胰岛素后血糖正常化,排除“1型糖尿病蜜月期”,实现了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其余10名患者胰岛素减量。
留美博士后内分泌科安赤颖主任表示,除6人功能性治愈外,正在干预的10人已经达到1型糖尿病缓解(PR)的金标准,IDAA1C9。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安赤颖主任。
记者:安主任,今年是胰岛素发现105周年,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班廷爵士的突破让1型糖尿病患者得以存活,但终身依赖注射的困境持续百年。近期,中国团队在1型糖尿病功能治愈领域接连取得里程碑成果天津王树森教授完成全球首例干细胞治愈,而您的团队通过整合医学实现10余例功能性治愈,这两项突破有何异同?
安赤颖:这是两条殊途同归的科学路径。王教授的干细胞疗法从“细胞替代”入手,直接补充损失的胰岛细胞;我们团队则从“病因阻断”出发,针对肠道菌群-肠屏障-免疫攻击的三联轴进行干预。二者分别代表“功能重建”与“源头纠偏”的哲学,共同目标是让患者摆脱终身胰岛素注射。
(安赤颖主任与功能医学创始人布兰德博士和克林顿、奥巴马保健医生马克海曼博士在2024年功能医学全球大会)
安赤颖:整合医学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2010年,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开创整体整合医学(HIM),指的是整合全球各学科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形成全新的医疗知识体系。可以客观地讲,目前的医学知识体系完全可以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只是没有形成有效的临床整合而已。
传统观念认为1型糖尿病是单纯自身免疫疾病,但我们通过功能医学质谱平台发现,约80%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严重失衡(如阿克曼菌缺失)、肠黏膜渗漏(血清连蛋白及粪便解连蛋白升高)及TH17/Treg免疫细胞比例倒置。这三者形成恶性循环:肠道毒素及大分子食物蛋白通过渗漏的肠屏障进入血液,激活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细胞。我们的治疗核心正是切断这条病理链,第一阶段的治疗目标是切断免疫攻击,让1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得以存留,从而实现功能性治愈,第二阶段的治疗目标是贝塔细胞再分化,重构自体胰岛素对血糖的正常调节水平,从而实现结构性治愈。
2.修复肠屏障使用谷氨酰胺和肌肽锌等营养素物质5R肠道修复紧密连接蛋白;
3.免疫重置从免疫平衡抗原排除饮食基础入手,通过维生素D、维生素C、锌、镁降低免疫炎症,促进免疫细胞功能和抗病毒能力,使用阿育吠陀配方,纯天然草药紫锥菊、黄芪提取物抑制EB病毒对免疫系统攻击。
治疗10个月后,患者胰岛自身抗体转阴,C肽升至0.8ng/mL,目前已停药10个月,糖化蛋白5.2%。
安赤颖:王教授的方案适用于晚期细胞殆尽的患者,但需要复杂细胞制备;我们的方法在疾病早期(确诊2年内)干预,可逆转免疫攻击并唤醒残存细胞。理想状态下,两类技术将分层应用:整合医学用于早期患者,干细胞用于中晚期。未来甚至可能联合应用先修复免疫环境,再移植干细胞提升疗效。
安赤颖:可以这样说。在干细胞领域,天津团队突破了细胞分化的国际难题;在整合医学方向,我们正在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肠道-免疫靶标数据库进行研究。更关键的是临床转化效率从实验室到病床,美国平均需8年,而我们仅用3年。
1.精准分型通过生物标志物划分患者亚型,比如“菌群紊乱主导型”或“免疫过激型”;
安赤颖:一百年前,班廷爵士说:“胰岛素不属于我,它属于世界!”今天,中国人的研究成果同样向全球开放,我们团队正在撰写临床病例报告,申报系列重大科研课题,文章即将在国际上发表。
从胰岛素的“救命”到干细胞的“再生”,再到整合医学的“根因性治疗”,1型糖尿病治疗的百年史诗凝结着人类智慧的接力。当中国的两项突破同时照亮黑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全人类的诺言:生命至上,科学无疆。
(本文来源:咸宁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记者雯雯发自深圳)近期,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成为国内、国际学术界与医疗界关注的焦点,更成为点亮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希望的灯塔。记者在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了解到,截至2025年3月10日,包含1名成人在内,共有16名儿童、青少年、成人入组管理,目前,完全停用胰岛素为6人,最长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0个月,停用胰岛素后血糖正常化,排除“1型糖尿病蜜月期”,实现了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其余10名患者胰岛素减量。
留美博士后内分泌科安赤颖主任表示,除6人功能性治愈外,正在干预的10人已经达到1型糖尿病缓解(PR)的金标准,IDAA1C9。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安赤颖主任。
记者:安主任,今年是胰岛素发现105周年,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班廷爵士的突破让1型糖尿病患者得以存活,但终身依赖注射的困境持续百年。近期,中国团队在1型糖尿病功能治愈领域接连取得里程碑成果天津王树森教授完成全球首例干细胞治愈,而您的团队通过整合医学实现10余例功能性治愈,这两项突破有何异同?
安赤颖:这是两条殊途同归的科学路径。王教授的干细胞疗法从“细胞替代”入手,直接补充损失的胰岛细胞;我们团队则从“病因阻断”出发,针对肠道菌群-肠屏障-免疫攻击的三联轴进行干预。二者分别代表“功能重建”与“源头纠偏”的哲学,共同目标是让患者摆脱终身胰岛素注射。
(安赤颖主任与功能医学创始人布兰德博士和克林顿、奥巴马保健医生马克海曼博士在2024年功能医学全球大会)
安赤颖:整合医学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2010年,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开创整体整合医学(HIM),指的是整合全球各学科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形成全新的医疗知识体系。可以客观地讲,目前的医学知识体系完全可以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只是没有形成有效的临床整合而已。
传统观念认为1型糖尿病是单纯自身免疫疾病,但我们通过功能医学质谱平台发现,约80%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严重失衡(如阿克曼菌缺失)、肠黏膜渗漏(血清连蛋白及粪便解连蛋白升高)及TH17/Treg免疫细胞比例倒置。这三者形成恶性循环:肠道毒素及大分子食物蛋白通过渗漏的肠屏障进入血液,激活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细胞。我们的治疗核心正是切断这条病理链,第一阶段的治疗目标是切断免疫攻击,让1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得以存留,从而实现功能性治愈,第二阶段的治疗目标是贝塔细胞再分化,重构自体胰岛素对血糖的正常调节水平,从而实现结构性治愈。
2.修复肠屏障使用谷氨酰胺和肌肽锌等营养素物质5R肠道修复紧密连接蛋白;
3.免疫重置从免疫平衡抗原排除饮食基础入手,通过维生素D、维生素C、锌、镁降低免疫炎症,促进免疫细胞功能和抗病毒能力,使用阿育吠陀配方,纯天然草药紫锥菊、黄芪提取物抑制EB病毒对免疫系统攻击。
治疗10个月后,患者胰岛自身抗体转阴,C肽升至0.8ng/mL,目前已停药10个月,糖化蛋白5.2%。
安赤颖:王教授的方案适用于晚期细胞殆尽的患者,但需要复杂细胞制备;我们的方法在疾病早期(确诊2年内)干预,可逆转免疫攻击并唤醒残存细胞。理想状态下,两类技术将分层应用:整合医学用于早期患者,干细胞用于中晚期。未来甚至可能联合应用先修复免疫环境,再移植干细胞提升疗效。
安赤颖:可以这样说。在干细胞领域,天津团队突破了细胞分化的国际难题;在整合医学方向,我们正在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肠道-免疫靶标数据库进行研究。更关键的是临床转化效率从实验室到病床,美国平均需8年,而我们仅用3年。
1.精准分型通过生物标志物划分患者亚型,比如“菌群紊乱主导型”或“免疫过激型”;
安赤颖:一百年前,班廷爵士说:“胰岛素不属于我,它属于世界!”今天,中国人的研究成果同样向全球开放,我们团队正在撰写临床病例报告,申报系列重大科研课题,文章即将在国际上发表。
从胰岛素的“救命”到干细胞的“再生”,再到整合医学的“根因性治疗”,1型糖尿病治疗的百年史诗凝结着人类智慧的接力。当中国的两项突破同时照亮黑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全人类的诺言:生命至上,科学无疆。
(本文来源:咸宁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