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周新增437例近期首现重症!警惕这种传染病

时间:2024-10-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24年10月7日至10月13日,广州市报告新增43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252例)增加185例,环比增加73.41%。新增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其成蚊体、翅和足上具黑白相间的斑纹,故有“花蚊子”之称。

  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陈晓光教授表示,“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白纹伊蚊则可以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在仅有白纹伊蚊的地区,其就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比如中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因此,在我国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尽量避免被白纹伊蚊叮咬。如果分不清两种蚊子不要紧,切记警惕“花蚊子”即可。

  白纹伊蚊雄蚊不吸血,通常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及花蜜维持营养。白纹伊蚊的雌蚊在室内和户外全天都会叮咬吸血。

  白纹伊蚊雌蚊活动高峰通常在早晨日出前1-2小时和傍晚日落前2-3小时,日落前叮咬吸血的活动比日出前更为频繁,夜间极少监测到其活动。吸血后,其会寻找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栖息。因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有助于减少蚊虫滋生。

  感染登革热后会出现全身剧烈疼痛,因此又被称为“断骨热”。典型登革热的致死率通常低于1%,但重型登革热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患者可能因此在24小时内死亡。

  目前确认有四种型别的登革病毒,由于不同型别毒株无交叉免疫,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并且二次感染的人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较大。

  传播登革病毒的伊蚊最喜欢在静止的清澈小水体中产卵。黑黑的污水伊蚊反而不喜欢,污水更多会滋生库蚊。

  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假如没有被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当地蚊虫密度又高,很快就会造成传播流行。一旦出现登革热可疑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居家或住院治疗时,做好防蚊隔离。

  如过去两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或街道有登革热病例,当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国家应急广播)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