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倍加量”的更新让老城重新发光

时间:2024-01-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打造花园路公交综合体,推进南湖记忆三期等公共类空间更新……《2024年南京市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计划》于近日印发,今年南京将重点推动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各类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共涉及居住、生产、公共、综合4类40个项目。

  2021年11月,南京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今年试点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相比2022年第一批的13个试点项目,此次项目不仅数量是之前的3倍多,分类更加细化,也进一步凸显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即面向未来重新定义城市空间,不是因为城市“旧”了所以要更新,不是单纯的界面和载体焕新,而是更好顺应资源要素向主城回归的趋势,让老城重新发光发热。

  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城市的核心吸引力正在从“生产要素集聚”转向“生活要素集聚”。城市发展战略专家李忠有过这样一番论述:过去我们很多城市是乐业带动了安居,而现在有很多城市则是安居带动了乐业。过去我们是“产—人—城”的逻辑,现在则是“城—人—产”的逻辑,哪里更宜居,人才就会到哪里居住,智慧就会在哪里汇集,财富就会在哪里汇聚。在这一逻辑下,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通过重塑城市的面貌、功能、场景,从而吸引和留住新人群,最后带动城市的新产业。

  在南京,这样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不久前一份调研报告指出,2017年5月至2021年6月,从某地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有52%选择落户南京。分析认为,除了政策扶持力度、产业集聚态势、创新环境体系外,“城市气质”也是促使企业选择南京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才是“城市气质”?南京市建委在解读此次项目计划时给出了最贴切的答案:“用有温度的更新留住古都味道,让南京始终拥有可以聆听的故事、可以感知的温度、可以安放的生活、可以展望的未来。”

  从蓬勃生长的“硅巷”、重新迎来本科新生的老校区、导入产业新要素的公共老建筑,到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城市漫步”线路、“无数年轻人在这里跨年”的新街口商圈……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一组组格外滚烫的数据,都在证明南京老城“再中心化”的风生水起。现代化的科创、金融、文化、娱乐以及服务业正在加速嵌入城市空间,生产、生活、生态正在充分融合;市民不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丰富完善的城市配套,更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南京“城市气质”的有机组成。

  城市更新从不是为新而新,必须与城市发展阶段匹配,融入城市功能演进,满足城市里“人”的需求。我们期待,“加倍加量”的更新,会带来更精彩的空间场景、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会点燃更多的热爱与光彩。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