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一场“宿村夜访”寻找“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密码

时间:2023-12-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温州网讯民警夜宿小村里,和村民们围坐夜谈,挨家挨户走亲晨访,这不是电视剧里的画面,而是真实地发生在群众身边。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乐清公安创新推出“宿村制”,推动社区民警沉下去进千村入万户,排摸风险隐患、为群众排忧解难,进而实现小事不出村,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宿村制”是温州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本期Qing听“八八战略”走进小山村里的一场“宿村夜访”,看看民警“住”下来,村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大荆镇上出发,开车20多分钟,驶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才能抵达南平自然村。冬夜,调研团跟着大荆派出所所长滕波跋涉来到南平村,在村口的石斛园里进行一场“宿村夜访”,同行的还有大荆镇党委副书记许益东。

  山里的夜静悄悄,远远望去,能看到一闪一闪的光亮。“那是村里的房子,有人住的地方点着灯。”滕波说,小山村只有100多村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今年45岁的邬妙见,5年前为了照顾父母回乡,承包了村里七八亩地种起石斛,成了村里最年轻的人。

  夜访的第一站,就在邬妙见的石斛园里。山风凛冽,园子里烧起了炭火,火上还烤着番薯,发出“嗞嗞”声。“天冷了,老人过冬有什么困难吗?”滕波话音刚落,村支书周财波立刻打开了话匣子:“镇里部门送的棉衣棉被都已经到位了,上次反映的公交车频次太少的事,现在也解决了。”今年5月,乐清市公安局在南平村开展过一次“宿村夜访”,当时村民们普遍反映上下山不方便。后来,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村村通公交车加密了班次。

  对于小山村来说,这条路修得不容易。早些年村里没路,村民们徒步走到大荆要1个半小时。上世纪90年代村里自筹挖了条山泥路,2015年政府出资修建了水泥路。“长2公里,宽6米,别看这么一条小小的路,却是村民出行唯一的路。过年大家开着车从外地回来,都会排长龙呢。”村民周健平说着修路的往事,坐在他旁边的阿婆86岁高龄仍精神抖擞,竖起大拇指笑呵呵地说:“修路好,是大好事。”

  邬妙见接着大家的话说道:“山里黑得早,老人晚上在山路上走,没有路灯,挺危险的。”自上次“宿村夜访”后,邬妙见被聘为警务助理,他对村里的大小事更上心了。

  一旁的许益东解释道,修路的时候就考虑过路灯,但是当时资金很紧张,只能用在刀刃上,先把路修好。“过了这么多年,现在也该解决路灯的问题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安装路灯的费用、哪些拐弯处需要路灯。滕波将问题和建议详细记录,并叮嘱邬妙见,在路灯没安装前,还是要跟老人做做工作,夜里尽量不要出行,一定要出行的话也要加强安全防范。

  在围炉夜话中,滕波还了解了村里近期发生的几起邻里纠纷问题和解决情况,精神异常人员的就医和服药情况、低保户的生活困难以及石斛园下一步发展计划。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民警、基层干部和村民们拉着家常,就像认识了多年的老友一般。

  这张表格里,详细记录了民警宿村时间、地点以及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事项、涉事人情况等。盛卫敏说,社区民警宿村有三项规定任务:必排,即对隐形的矛盾、精神病人、涉枪爆物品开展排查;发展,选择村里热心公益的群众,发展成为警务助理;融入,晚上在村里走一走,体验当地的治安状况,帮助群众解急难愁盼事。“变化的背后,是基层治理正在从控事稳局走向深耕善治。”

  透过宿村制,基层治理的“变”与“不变”更加清晰。社会结构转型、城乡融合发展、科技互联互通,由此延伸出更多具有烟火气的探索实践,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乐清仙溪派出所辖区,古老的北垟路廊焕发出新的生机每周五下午,民警都会固定前来,开展“路廊议事”,同时开展各项防范类宣传,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把路廊变成警务广场。“路廊是村民乘凉休憩的地方,在这里议事,村民们感觉亲切,很多小矛盾就容易化解。”仙溪派出所所长谢章安说,借助路廊化解矛盾纠纷,触角延伸到了当地的每个村。

  与山区邻里矛盾多发不同,乐清七里港流动人口占据了大半,比如货车司机、搬运工人等。于是,乐清公安索性将“警营市集”开进了港区,民警摆摊宣传各类安全知识,工人现场体验灭火、防诈等各类警务工作,通过面对面交流和沉浸式体验,提升流动人口的法制和安全意识。

  在调研中,观察员们看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表现形式和方式方法上,都在与时俱进。改变为的是牢牢抓住基层基础,那么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的效果如何?

  数据显示,今年乐清公安对该市514个村社进行逐一排查,对33个偏远自然村开展“宿村”活动,236个小区进行全覆盖走访,走访群众28000余人次,新增警务联络点67个,发展警务助理226人。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52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各类风险隐患2246余起,重大恶性敏感案事件“零发生”。

  仙溪镇党委副书记包闻龙向调研团说起了这样一件事:“通过雁北义警群防群治品牌,今年夏季每日安排8名乡镇干部、30余名村社干部及9名山岳救援队专业人员到5个游泳点位驻点巡查,开展夏季防溺水行动,辖区内溺水事故较往年呈现断崖式下降。”

  “八八战略”贯穿了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总体推进的系统思维,其中就提出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温州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吴素雄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延伸、发扬、发展和实践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跨越。这种跨越是基于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社会出现了大转型,社会矛盾出现了大变化。因此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是要科学化解决社会矛盾,二是人员队伍实现专业化,三是利用社会多元力量进行群防群治。

  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的关键是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这就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在吴素雄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在国家层面需要政府来协同,在社会层面需要社会多元力量的协同,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也需要进行协同。因此这种协同就变成技术性问题,这给基层治理进行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土壤,催生出各地多样化的实践。这种探索和实践,使得民意需求得到更多回应,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由此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温州公安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累计创成“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34家。全市共招募各类义警9.3万多人,聘用警务助理1.38万余人,实现每个县(市、区)有一支辐射全域的群防群治品牌队伍。2022年以来,还依托“共享社幸福里”平台和现有各类警务室、联勤警务站等,探索打造具备警民沟通、安防宣教和便民服务功能的新型警民关系建设阵地“亲警驿站”,致力打造最优警民和谐生态。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