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3月23日—24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实验诊断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一次血液罕见病学术会议在苏州圆满举办,议题丰富,学术精湛,令人回想。会议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佟红艳教授接受“罕见病新进展”特邀专访,阐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诊疗现状及实践管理趋势。
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我国现有可查的流行病学数据给出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以20-40岁的青壮年患病居多,约占整体患者77%。PNH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威胁生命。国际PNH工作组将PNH患者分为三类,经典型PNH患者有典型的溶血和血栓形成,合并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患者,及亚临床型PNH患者,后者常患有轻微PNH克隆,但没有溶血和血栓的实验室和临床证据。
PNH的传统治疗手段仍然是以“保护”PNH克隆、减少补体攻击和破坏,减轻溶血为目的,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栓的治疗及并发症治疗。PNH患者是否采取血栓的抗凝预防目前尚无定论。对于发生血栓者应给予抗凝和肝素治疗。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必要时输注红细胞、血小板以及出现感染时给予抗菌药物。这些对症治疗不能改变疾病进程,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明显局限性,患者症状反复,十年的长期生存率不佳,亟需新疗法的引入。
PNH的发病机制涉及补体系统的介导,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引起一组通过糖肌醇磷脂(GPI)锚连在细胞表面的膜蛋白的缺失,导致细胞性能发生变化。异常细胞缺乏GPI连接蛋白,从而对补体敏感,也因此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补体药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治疗PNH的最佳疗法,是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全球首个获批治疗PNH的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注射液于2007年在美国上市,于2018年在国内上市,并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研究表明,依库珠单抗可以从根本上改变PNH患者的管理和临床病程,服用该药的PNH患者5年后存活率超过90%,依库珠单抗治疗期间的血栓栓塞率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了85%。《PNH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亦指出,无论是否需要输血以及PNH克隆大小,出现溶血(LDH1.5ULN)、有症状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足以考虑使用依库珠单抗进行治疗。
自依库珠单抗后,国内外不断有新型药物研发或上市的进展,让PNH诊疗领域充满活力。2024年2月新一代C5补体抑制剂可伐利单抗经NMPA获批上市,用于未接受过补体抑制剂治疗的PNH成人和青少年(≥12岁)患者。这是可伐利单抗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获批,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快速稳定控制溶血,达到溶血控制的患者平均比例为78.7%。此外,与依库珠单抗不同,它克服了C5结合位点多态性的影响,对部分C5突变患者依然有效。
在临床实践层面,全国PNH诊疗中心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加快诊疗同质化进程,提高诊疗可及性,促进全程管理,减少并发症。从传统支持治疗到补体抑制剂治疗时代,PNH的治疗目标发生了改变。在新药时代下,需注重PNH的整体治疗与个体化治疗,合理地使用可及的补体抑制剂,加强随访和监测。
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我国现有可查的流行病学数据给出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以20-40岁的青壮年患病居多,约占整体患者77%。PNH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威胁生命。国际PNH工作组将PNH患者分为三类,经典型PNH患者有典型的溶血和血栓形成,合并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患者,及亚临床型PNH患者,后者常患有轻微PNH克隆,但没有溶血和血栓的实验室和临床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