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日,朗新集团与茂名高州市人民政府、茂名市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成立合资公司运营绿色资产、构建绿色平台经济载体,共同打造广东省“零碳”数字化产业转移园区示范标杆、推动高州市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探索县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根据协议,本次合作将以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建设为主线,通过完善各大产业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朗新集团与高州市政府还将共同打造“能碳管理大脑”,以“平台+场景”的形式,聚集产业要素、资源、资产、数据、交易,让政府主导绿色产业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超两亿元,每年减碳量不低于3.3万吨。
当前,地方新能源项目多是单一场景应用,在使用成效、收益方式、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弊端,数字技术的引入正成为破局点。高州市是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战略牵引下,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努力突破现有产业格局,在此指导方针下,高州市提出增加区域绿色能源供给,打造新型能源综合应用场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大新能源和数字化投入的发展路径。
为满足高州市产业转型的高要求,朗新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与市政府探索出“低碳园区建设+能碳大脑管理”的合作模式。
技术创新上,项目以新质生产力技术为依托,大量引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为多种低碳场景配备各种技术工具。高新技术含量高、高端价值突出。
运营创新上,项目全面接入朗新能碳大脑平台。通过能碳大脑实现绿电、绿证、购售电、削峰填谷、需求响应等能量运营方式,获得长期稳定收益。还可以多园区集群实现增量配电网。通过区域内的能量调度,创造新价值新收益。
模式创新上,通过部分的政府专项数字化资金,统筹屋顶和建筑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设施,既实现了招商引资,又盘活了本地资源,还构建了“投资-运营-收益-回报”的投融资新模式。
这种能源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模式让传统的单一新能源建设走向集中资源联合开发、运营,整体推动绿色产业升级,实现了1+1>2的效果。高州市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创先典型县,此次项目的落地对于全省都具有示范复制推广作用。
能源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作为承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园区则是降碳减排的核心阵地。此次朗新集团与高州市的创新合作也给县域产业园区的绿色转型升级带来了重要参考。高州市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创先典型县”,在打造绿色低碳项目方面具有先导示范效应。朗新的加入实现了新能源+数字化共建共享,不仅带来了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也通过多用途运营的模式,最大化地发挥了绿色资源价值。
结合朗新集团的产业生态优势,高州市还通过吸引多种资本合作,实现绿色招商,推进产业升级,并以“能碳大脑”为抓手,打通各类新能源应用场景,深入县、乡、村,实现城乡联动、融合发展的新突破。这种集中式运营、综合能源调度、绿电交易、虚拟电厂、碳服务等多种类型收益的合作将放大单一投建新能源项目的收益,为区域承接新型项目、绿色项目、创新业态提供绿色基建设施、数字经济载体和招商营商环境,打造县域创新型产业链,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式。
“高州模式”之下,朗新也在积极探索县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更多可能,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朗新集团副总裁周世江表示,“新的市场模式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有效解决能源基础设施投建需要大量资金的难题。”
朗新集团与高州市的合作是县域绿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高州模式”也将成为践行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未来,朗新将继续联动各方资源,深化产业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柯轩)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针对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即可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进行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