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菇(ɡū)庐(lú)儿(ér)具体内容!

时间:2024-10-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企业发了offer后毁约的做法,不仅打乱了求职者的职业规划,还可能使其错失良机,增加就业难度。专业人士就此表示,这一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企业方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马上就毕业了,拿到手的offer却‘飞’了,我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谈起最近的求职经历,来自北京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王禹泽有些失落。

  企业方这种发了offer后毁约、拒绝录用的做法,让求职者措手不及。专业人士就此表示,这一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企业方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收到offer后,我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王禹泽坦言,由于该企业要求提前到岗实习,他已经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并预付3个月租金。

  没想到,一周后,企业HR告诉王禹泽,因业务调整,他报考的职位被取消。那一刻,王禹泽慌了。他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发过类似经历,但没想到这样的遭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说实话很不甘心,企业招聘如同儿戏一般。”刚收到解约通知的那几天,王禹泽不时咨询解约原因,可得到的都是“官方回应”,且无赔偿事宜的回复,“再后来,HR干脆不回信息了。”

  记者采访发现,遭遇企业方毁约的,不仅有像王禹泽这样的毕业生,还有跳槽的劳动者。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北京从事互联网工作的赵茸从2023年11月开始投递简历。经过3轮面试,2024年春节前夕,他收到了意向企业发来的offer,约定年后入职。

  “说要录用我的那家企业规模不小,拿到offer后,我觉得比较可靠,便第一时间向原公司提出了离职。”赵茸说。可随着约定的入职日期临近,无人联系他办理入职手续,赵茸便联系当初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却被告知他所投递的职位已关闭。至于具体原因,这名工作人员含糊其词,最终也没有说清楚。

  谈及企业招聘又毁约的原因,某互联网企业HR张晨透露,或是招聘过程中出现内部调整,导致原本有用人需求的职位被取消,或盲目加入“抢人潮”,没有充分考虑内部组织架构,没有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导致招聘过量,“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采取毁约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对于求职者来说,企业毁约不仅打乱了他们的职业规划,还可能使其错过“金三银四”等最佳招聘季,增加就业难度。

  被问及后续打算时,王禹泽表示维权耗费时间、精力,他想抓住毕业季的“尾巴”,“海投”简历,尽快找到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毕竟应届生的身份是很珍贵的。”

  “offer被‘鸽’后,我面临的是失业和社保断缴。”赵茸说,部分企业招聘时比较在意求职者的“空窗期”,“‘空窗期’越长,越不利于日后求职和职场发展。”

  任性招聘“伤人害企”。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此前公布的一起用人单位发offer后反悔引发的纠纷案中,黄先生应聘某公司项目经理职位,面试几天后收到了《通知函》,函中写明邀请他担任项目经理一职,并标明了上班日期、合同期限等。黄先生便办理原公司的离职手续。

  但就在黄先生办完离职手续的前一天,新公司的人事通知黄先生,入职前需要加测笔试。随后,该公司以黄先生笔试不合格为由不予录用。黄先生便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该公司发送《通知函》,明确表示应聘成功,但又增加笔试,并以笔试未通过为由不予聘用,造成黄先生的经济损失。公司的上述行为明显违背诚信原则,应当据此赔偿黄先生的损失。结合黄先生的离职时间、薪资情况等,法院酌定公司赔偿2万元。

  “企业发放offer具备法律效力。”北京海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璐凯告诉记者,从企业招聘到劳动者应聘,再到企业发放offer等一系列行为,都是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合同生效前发生,双方都具有先合同义务,这一系列流程是建立在民法典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基础上的一项法律义务。

  赵璐凯认为,企业发放offer后拒绝录用的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对求职者造成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赔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求职者可以先与公司协商,要求其支付合理的赔偿。若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赵璐凯说。

  “求职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北京市中恒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军对记者说,由于此时双方并未建立劳动关系,故该类纠纷不属于劳动纠纷,因此无须以劳动仲裁作为前置程序。记者了解到,在过往类似司法判例中,只要求职者举证得当,法院往往会支持求职者的维权诉求。

  李军提醒求职者,尽可能多方了解意向企业的情况,尤其是雇主品牌形象及诚信度。“请求赔偿时,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自身因毁约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空口无凭,要注意留痕管理,保留写明拟录用岗位、薪资待遇、报到时间等要素的正规offer。”

  “另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对企业的资质、口碑、有无频繁的劳动仲裁记录等信息负有审核义务。对于有违约记录的企业,学校应向学生发出警示,甚至取消其来校宣讲招聘的资格。”李军说。(本报记者 高子立)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着,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着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