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民日报︱盐城郭猛镇:你的名字闪亮的地标

时间:2025-04-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郭猛烈士,人们从未忘记你!”前不久,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郭猛小学、郭猛初中近千名师生,徒步到郭猛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烈士塔下,孩子们齐声朗诵:少年立志,以你為帆……“这片以英烈之名命名的土地,永远铭记一位英雄的光辉事跡。”在郭猛烈士生平展厅,66岁的陵园“编外管理员”陈高鬆对着生动的图片与文字,介绍起英烈故事。

  郭猛,原名郭光昭,1913年生於江西吉水,16岁加入中国共產党,次年投身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在永新县石灰桥战斗中,他右臂重伤致残,却以“独臂团长”的英姿继续奋战。1937年,郭猛所在部队改编為新四军。1941年冬,在唐刘河战役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為纪念郭猛,1946年4月,盐城县委决定将当时的永福乡改名為“郭猛乡”,1958年设立“郭猛人民公社”,就是现在的郭猛镇。1962年,该镇在西杨果林场内修建郭猛烈士陵园。

  陈高鬆从小就在父亲的讲述中,熟稔英雄故事。当时,他的父亲陈贵芝到果林场垦荒,了解到郭猛烈士事跡。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他义务当起了陵园守墓人,一守就是一辈子。1999年父亲去世后,陈高鬆接过了守墓的重任。随着瞻仰人数增加、纪念活动丰富,陈高鬆的守墓工作多了一项内容——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他翻阅史料、整理笔记,带领当地青年和外地参访者一次次走进烈士陵园,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英雄故事,在年轻人心中种下一颗颗红色种子。

  今年清明祭扫的人群中,有两位熟悉面孔——郭猛的侄子、侄孙。侄孙郭贞仁说,最令他感动的是,郭猛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在当地百姓身上传承了下来。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一级警长孙益海,就是其中的典型。“我长在郭猛镇,听着英烈故事长大,在郭猛的精神感召下入伍,1993年退役入警。1995年在执行缉枪治爆任务中,左腿被炸而高位截肢。经过5次大手术,肚子裡还留着36颗钢珠。”孙益海说,人生的至暗时刻,他总想起“独臂团长”郭猛的事跡。

  “单腿立正,也能立得住為人民服务的初心!”两年后,孙益海坚持返岗,独腿行走乡间20余年、行程3万余公裡,累计為群眾办理户籍5万余次,防范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结对帮扶困难家庭16户,先后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工作之外,孙益海还是“戎耀郭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2020年以来,郭猛镇112名退役军人组成服务队,围绕关爱帮扶、文明创建、走访慰问、夜间巡逻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学习郭猛烈士‘一心為民、甘於奉献’的精神,我们将缅怀之情转化為服务群眾的实际行动。”志愿服务队队长王群说,将身边的平凡小事做好,就是传承烈士精神。“年復一年、一代接一代,郭猛烈士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郭猛镇党委书记李一鬆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