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障碍人数已近3000万,为听障人士服务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人员远远不足。
厦门市委文明办联合i听厦门广播微信公众号推出《厦门志愿红》系列。在系列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12位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但在厦门市博物馆,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在提供日常志愿服务和讲解的同时,还关注到了一个处在“无声”世界里的人群,用双手为他们讲解厦博里的历史文物。
视频里,厦博志愿者孙军和特教学校的手语老师,从厦门市博物馆里写着“讲给万头保船工——渡海第一船”入手,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抗战英雄的故事。
厦博志愿服务队历史组的孙军,已经从事志愿服务八年了,多年来她常常在博物馆内为到馆参观的人提供讲解服务。
听到《手语说厦博》这个项目开展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与,而拥有多年讲解经验的她也被选为了视频录制的出镜人。
第一次撰写分镜头脚本,第一次学习手语,第一次与听障人群接触,这些“第一次”成为了她八年志愿路里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2016年,厦博志愿者关注到弱势群体,开始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后来,厦博志愿者们意识到他们应该要发挥自身文化志愿者的特色,将文化服务带给社会上更多的弱势群体。
于是2021年,厦博志愿服务队与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共建,希望能在双方的合作下,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服务边界,将博物馆里的展品和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带给听障人群。
双方商议后,希望采用新媒体的形式,利用双方的传播平台,挑选代表性的十件文物,以物说史,“手”传心授,用短视频的形式介绍百年厦门革命史。
除了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和互联网的传播,在线下,厦博志愿者们带着博物馆的文物故事走进了特殊教育学校,与孩子们“面对面”,开展别开生面的厦博课堂。
厦博志愿者仔细考量了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简单易懂的课堂和展览、生动有趣的手工制作和游戏环节,让他们在互动中体会厦门的历史与文化。
通过这次共建活动,来自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些手语老师们也主动加入到了厦博志愿服务队,成为了志愿服务队里的一支特殊的“手语”小分队。空闲时间,他们也会来到厦门市博物馆,为到馆参观的听障人士提供导览等服务。
未来,厦博志愿者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形式,在线上和线下继续将更多博物馆知识带给听障人群。
目前,厦博志愿者正在策划《听我为你讲厦博》系列视频,希望能为到馆参观的听障人士,提供可视化讲解服务。他们也欢迎懂手语的热心市民,加入他们,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一起为听障人士提供文化志愿服务。
厦博志愿者孙军说:“我们不希望他们是一个被遗忘的群体,或者是不融入、不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希望让他们的边缘往我们这边靠一点,然后我们的边缘往他们那边再靠一点,这样慢慢地,就有了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