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女子捡到银行卡猜对密码取走4万被抓!盗刷他人信用卡最高可判无期徒刑|第

时间:2023-12-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日,江苏一女子捡到张银行卡,猜对密码后取走4万余元。几天后,失主发现并报警。检察机关认为,该女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法定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其实,此类事件还有很多:2023年5月,男子李某在路边捡到一张银行卡,发现卡背面写有密码“123456”,取款后被判刑;2022年4月,牛某因多次使用在路边捡到的社保卡取款获刑……

  拾到他人财物,看似是“天上掉馅饼”,但如果吃了这份“免费午餐”,却可能付出法律代价。捡到信用卡猜对密码并取现,会构成什么罪?信用卡诈骗有哪些情形?捡到他人财物,如何处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在关于信用卡诈骗罪四种情形的界定中,捡到信用卡并使用信用卡取现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第三种情形,即冒用他人信用卡并使用。

  而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额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即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除具备透支功能的普通信用卡外,还包括无透支功能可用于消费支付、存取现金的储蓄卡等各类银行卡。

  同时,在2008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出台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的批复。批复明确界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ATM机上使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根据公安机关管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的标准,冒用他人信用卡取现的行为,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属刑事案件,应以刑事案件立案追诉。如果取款金额低于5000元,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其中对诈骗行为有相应的处理规定,拾卡人可能会被判15日以下拘留或是1000元以下罚款,而且还要承担全额退赃的责任。哪怕只是从中支取一元钱,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如果是自己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拾卡人没有成功使用,例如取款时正好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从而取款失败等,这种情况同样构成相应犯罪,不过一般是按照信用卡诈骗的未遂犯进行处理,在量刑时要对照既遂犯从轻和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在领得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支出的必要费用。因为一般情况下财物的拾得人为归还财物,会产生一定的交通费、误工费或快递费。我国法律为了保障拾得人的基本利益,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如果拾得人以不归还财物为要挟,索取超出必要费用的超额的报酬,就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具体情形是,如果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对被害人实行恐吓、威胁、要挟来索取财物,相应地会构成犯罪。所以我们索取报酬要以必要的支出费用为限,不能索取超额的利益。

  对于捡到的财物可以有两种界定:一种为遗失物,另一种为他人的丢弃物或抛弃物。需要注意的是,判定所拾财物究竟是遗失物还是他人的抛弃物,不以拾得人的主观臆测为判断标准。

  对于拾得人来讲,随意处置捡到的遗失物,要承担相应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和第三百一十六条,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之后,有妥善保管的义务以及及时返还或送交的义务。但同样也要注意,如果是他人故意抛弃的抛弃物,则不适用此规则。

  此外,如果因故意处置不当,或因自己的重大过失导致财物毁损的,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但如果只因一般性过失或意外事件导致财物毁损或灭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

  不少人习惯用生日作为个人银行卡密码。除了出生日期外,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含有数字的个人信息也是他们常用的银行卡备选密码。之所以这么设置,“方便好记”是最大原因。事实上,将个人信息设置成银行卡密码,容易被不法分子破解,可能造成钱财损失。如何设置密码才安全?

  避免使用常见密码。避免使用常见的密码,例如生日、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因为这些密码非常容易被猜测和破解。同时,也不要使用连续数字或字母,例如“123456”或“abcdef”。

  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不要在多个银行卡或账户中使用相同的密码。如果一旦一个密码被破解了,这将导致所有与此密码相关的银行卡或账户面临风险。

  定期更改密码。这有助于保持安全性。建议每3到6个月更改一次密码,以确保密码不被黑客或不法分子破解。

  (参考资料:荔枝新闻微博、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屏边县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中国长安网、央视网、@人民日报、我苏网等)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