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裡”

时间:2022-10-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9月28日早上,天微微亮,石棉縣安順場鎮安順村黨總支書記劉偉就出了門。雨淅淅瀝瀝落著,他拉緊雨衣,直奔轄區河段,“已經習慣了,每天出門第一件事就是巡河。”除了仔細察看河流水質、岸邊環境,還要隨時觀測和掌握河道水位變化,“越是汛期尾聲,越不能放鬆警惕。”

  在雅安境內,岷江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奔流不息、支流縱橫,如安順村就擁有長約2.5公裡的大渡河岸線和長約3公裡的鬆林河岸線。除劉偉外,村裡還有3名河長,共同守護這一河碧水。

  近年來,雅安各地積極探索基層河湖管護模式,通過示范引導、群眾參與,打通村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裡”,村級河湖管護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大渡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守護河水應該是每個人的職責。”劉偉說,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環境保護意識不夠,河湖管護責任落實不到位,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直排等問題屢禁不止,河岸邊常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積物等,水面也不時有漂浮的垃圾。

  2017年,雅安探索實施村級河長制。2020年1月1日,醞釀2年多的《雅安市村級河(湖)長制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部村級河(湖)長制地方立法,填補了村級河(湖)長制的立法“空白”。《條例》明確了村級河(湖)長定位,解決了村級河(湖)長“管什麼”“如何管”等問題。村級河長每周要開展不少於2次河道巡查,主要巡查河道採砂、農作物種植、河道岸線及水體環境衛生狀況、水電站生態流量下泄情況、排污口等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勸阻,對勸阻無效的逐級上報。

  在劉偉的轄區范圍,沿河道這頭走到那頭,快的話“就半個小時”。然而開頭幾個月,劉偉每一次巡河所用的時間常是“半小時”的數倍,“那時候我都隨身帶著台賬本,拿著垃圾袋和網兜。經常巡完一次,沿途撿拾的河道垃圾裝滿袋子,本子上也密密麻麻記錄不少問題。”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頓治理,河道環境明顯改善。“現在,可見垃圾越來越少,偶爾遇到一兩處,隨手撿進垃圾箱就行。”劉偉說,現在河長們巡河都可以“輕裝上陣”。

  “大渡河流域水環境保護,河長是第一責任人。”石棉縣河湖資源和水旱災害防御股工作人員李丹鳳介紹,目前,石棉全縣共有縣、鄉、村三級河(湖)長195名,其中縣級河長15名,鄉級河長53名,村級河長127名,形成了“全流域、全覆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河(湖)長網絡體系,有效確保河(湖)長制工作的延續性。

  “秋天來了,河道裡枯枝敗葉多起來了。”國慶前夕,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渡口遺址旁的河灘上,安順村村民王瓊穿著紅馬甲和幾名志願者沿著河道清理垃圾雜物。今年51歲的王瓊是村裡組建的紅色護河保潔隊隊長,負責帶領其他志願者管護安順村境內大渡河、鬆林河區域的衛生保潔。

  在安順村,巡河護河不僅僅是劉偉等河長的職責,也是村民的共識。近年來,沿大渡河而建的安順場景區成為開展黨性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的熱門地點。安順村順勢而為,依托紅色資源和河道景觀發展起鄉村旅游。劉偉介紹,目前全村已發展民宿112家,2021年共接待游客201萬人次,“我們的產業賴河而生,大家保護河流的意識也不斷提高。”

  此前,雅安市名山區百丈鎮解放村探索形成“有人護、管得住、水清亮、產業旺”的基層河湖管護“解放模式”,推動河湖管護常態化。目前雅安已有616個村(社區)按照不同類別標准對模式進行推廣,發動黨員志願者、巾幗婦女、群眾等組建河湖管護隊伍1207支,安順村的紅色護河保潔隊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在復制模式的基礎上也注重融合落地。”李丹鳳介紹,結合境內河流實際和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安順村形成“紅色引領、全民參與、水清岸美、共治共享”河湖管護新模式,將愛河護河的意識植入每一個人心中。

  具體而言,安順村建立了“一室三隊一超市”管護工作體系,包括開設成立“河長服務窗口”“河長工作室”﹔打造紅安巡河護衛隊、紅心愛河宣講隊、紅色護河保潔隊三支隊伍﹔將參與河道保潔、生活垃圾分類、杜絕污水排放、規范化肥農藥使用、文明旅游勸導等行為納入村規民約,開展“超市積分兌換”的引導活動。

  “安順村涉及紅色旅游景區,除了引導群眾愛河護河,號召游客一起保護環境也很重要。”劉偉說,在景區游客的必經之路,由村裡的巾幗志願者、腰鼓隊等組成的紅心愛河宣講隊,會不定時向過往游客發放護河愛河宣傳資料。“國慶期間,紅軍廣場和八角亭宣傳大屏,也滾動播放護河愛河宣傳教育片,讓游客和群眾共同愛護河湖。”(黃剛 張超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