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0月21日九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华岩寺于明日举行普佛、拜忏、佛供、放生等系列法事,虔心礼拜《慈悲观音宝忏》,伏祈大士曲垂慧照,广运悲心,慈佑众生福慧增长,顺遂平安,愿风调雨顺,物阜民安,正法久住世间,饶益一切有情。
观音忏法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而修之忏悔供养法。又称请观世音忏法、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
所述正意,为劝请观世音及一切三宝,忏悔三业。以成就现当之二利也。其文或取经疏止观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辞,或文意皆自作。
《慈悲观音宝忏》包含了所有佛学的精华、观念、思想、修持方法、祈祷、禅定等等的总结,是一部万法归宗的宝典。
《妙法莲华经》云: “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极为有缘,因慈悯众生倒驾慈航,随处应机说法,度化有情,广化众生,随类化身。
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还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慧、菩提上进等方面,凡有所求,一心称念菩萨圣号, 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精神的化现,无论是大乘佛教还是民间信仰,观音菩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慈悲观音宝忏》是观音菩萨慈悲愿力的具象化体现。其中包含的观念、思想、祈请、拜忏的精华,更是以观音菩萨的慈悲与诸佛菩萨名号及忏法的结合加持下,化解违缘,善缘增上,从而让礼拜者,所求遂意,如意吉祥!
忏者,忏其前愆。 从前所有造作、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造作、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观音菩萨,初见如来发大誓愿: “普度众生离苦得乐速脱离火宅”, 因而,以智慧圆通的自在,昼夜不停地度化顽愚刚强众生。
《慈悲观音宝忏》仰仗观音菩萨的慈悲力量 ,因礼拜者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与护持,其所凝聚的力量,与观音菩萨同一频率,感应道交自然可期,使众生内在烦恼及外在环境的磨难,能够因为拜忏而消除。同时让自身的修持及所发的宏愿,都能圆满成就,对罪业的洗涤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们平日的言语行动,如果加以深切思考,可以说“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若不忏悔宿世之业,任其生长,最终苦不堪言。
如生活中烦恼挥之不去、身心健康的受损、家庭的不和、姻缘的不美满,所谓的“诸事不顺”时,很多人就会选择 以“忏”来消除所遇到的种种不顺,即拜忏。
无论与大众共修还是自修,借着行忏来消除障业,清净自己的身心,很多人也在此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拜忏带来的不可思议力量。
究其缘由,皆因在拜忏过程中,由于梵呗唱诵仪轨不断持续举行,即使心念偶尔流转飘忽,也敌不过众多虔心专注的力量,以及其所带来的相互震撼。因此妄念瞬即打散,又融入强而有力的共忏主流,涤净一己内外的垢恶与障业。
观音菩萨,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而已,更是以名来彰德,“观”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契合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器,是让我们返迷归悟、回归自性的真体。
诵经、礼拜,是让我们对照佛法的镜子来照,忏悔,是教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佛法的水中去洗。 拜忏的功用,即在于洗刷我们这颗染污着罪垢的心。
所以,对诸佛菩萨忏悔,并不是直接求诸佛菩萨赦罪,而是让诸佛菩萨证明,向诸佛菩萨坦白自己,忏悔其过往种种,并下定决心,不再故意作恶。
佛菩萨是慈悲、清净、圆满之人,其大愿正是希望我们也成为慈悲与清净圆满之人,而我们却仍是自作自受的在生死流转中,因此我们要忏悔其罪,让自己趋于清净圆满。
礼拜观音菩萨时,心当与菩萨之慈悲相应。 如果一个人断恶修善了,便是观音菩萨在我们内心的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