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疫情期间突遇强震如何正确避险?专家解读

时间:2022-09-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遇到地震,该怎样快速选择正确的避险方式?

  9月5日,四川大学教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就此进行了解读。

  “当两个突发事件并发时,我们需要衡量考虑基于危险程度的避险优先级和基于预警时间的紧急程度的问题。如果危险程度差不多,则需要先应对紧急程度更高的事件;如果危险程度差别较大,则先应对危险程度更高的事件。”王暾说,历数近30年发生的灾害,“黑天鹅”“灰犀牛”级巨灾虽是小概率的,仍需要深入研究其预警机制、响应预案、演练方案、化解方案、配套法规制度等。四川成都青白江区5.1级地震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制定了《疫情期间重特大地震应对准备重点工作方案》,而研究制定双突发或多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的对策,是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工作内容。

  他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敲响了建立预警机制的警钟,我们也应当持续建立适当超出预警响应级别的响应机制,依靠技术手段支撑预警信息,通过预警机制或可帮助民众“抢出来”一些逃生和避险的宝贵时间。

  疫情期间突遇强震如何正确避险?他说,疫情期间,民众需备有防疫—地震应急包,包内备有水、压缩饼干、保温毯、手电、口哨、折叠刀、卫生纸和医药包。此外,可在应急包中多备口罩和适量酒精消毒液,但要注意远离火源。发生地震时,如果民众正在居家隔离,可粗略判断一下地震的远近和强弱,再选择不同的避震方法。

  他说,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都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水准。因此,若发生了震级较小的地震,应该尽量保护自己不被坠落物砸伤;若遇近处震级较大的地震,应该带上防疫—地震应急包,选择室内安全地带就近躲避。同时,若民众能到达户外,需要佩戴好口罩,尽快跑到开阔地带,保持和人群的安全距离;若民众在室内避险地震,则不需要考虑防疫的事情,只需采取正常的室内避险方式即可,如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在活命三角区,远离玻璃和悬挂物等;若预警地震烈度不是强破坏性的,则防疫优先级高,需要做好防疫措施再避险地震。

  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041亿元人民币,产业投融资金额为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4%。随着相关科技成果不断落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经过一个月的在轨测试,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按计划开展了测试,并获得首批科学成果。

  扁桃体大家并不陌生,它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因其产生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对付入侵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发挥着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常常被称为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大门。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盘点过去10多年的女性科技人才政策,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从过去倾向于性别中立的立场调整为积极的差异化政策。

  跨越山海,终见曙光。9月6日,华为举办HUAWEI Mate5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时隔两年再次推出创新与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华为Mate50 系列。

  记者9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7月27日由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的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目前工作正常,卫星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按计划开展了测试,并获得首批科学成果。

  在2022年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国家管网集团展台,记者现场打卡“智慧互联大管网”数字沙盘,感受数字化赋能能源安全带来的全新改变。

  记者在2022年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青岛展区探馆发现,AR沉浸式会议、3D数字人正蓬勃兴起,逐渐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记者4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制的临近空间长航时大型太阳能无人机——“启明星50”,于3日在陕西榆林首飞成功。

  2022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五周年。这部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塑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际经贸合作、践行全球经贸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太阳能汽车、竹缠绕复合材料……走进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环境服务专题展,绿色的布展色调,让观众眼前一亮。

  越过巍巍武夷,看高山之巅云雾缭绕,听生态茶田蝶舞蝉鸣。跨过风暴海面,观港口灯火,昔日“风暴海域”变通途。复杂的天气,造就了让人拍案叫绝的美景;伫立小岛岸边,看日出日落与璀璨星河,逐海风与潮起潮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线年网络安全博览会在合肥举办

  可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新型安全网关、泄密溯源技术,可守护每个人网络安全的视频深伪检测、诈骗电话防范等系统,关乎广大车主的车联网安全应用……

  水墨国风、8K技术、三维呈现……记者在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区文旅服务专题馆探馆发现,全球首部8K中国风艺术影片《秋实》亮相,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裸眼3D电影、8k高清电影院、胶片电影4k修复、动态电影海报”等“电影黑科技”悉数亮相北京服贸会。

  本届服贸会围绕“数字赋能文旅发展,文化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 元宇宙和数字化则将成为本届文旅服务专题高频词。

  作为凝聚全球合作共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服贸会的展览面积和线下参展企业数量均超过上届,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达到15.2万平方米,将有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来自全球服务贸易的多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得到展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