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华为内部论坛8月22日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此外,任正非表示,华为接下来将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我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
任正非要求每个口都不要抱有幻想,华为的现状虽然不能代表全行业,但是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华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其他企业和公司。
上午开盘后,A股三大指数纷纷下跌,上证指数跌1.38%,深证成指跌2.18%,创业板指跌2.87%。
上证指数收盘下跌1.86%,深证成指下跌2.88%,沪深300指数下跌1.89%,创业板指下跌3.64%,科创50下跌3.46%;今日沪深两市成交额11266亿,北上资金净流出66.15亿。
只是可怜了宁德时代,刚发了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7亿元,同比增长156.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远超市场预期。
那是2018年,同样是在深圳,天高云淡的9月,万科开了一个无比悲情的例会,现场挂满了鲜红的宣传海报,红底白字写满了三个大字“活下去”。
如果从四万亿后遗症导致的原材料暴涨算起,大量的鞋服外贸企业的经济危机发生在2011,2012年期间。从他们视角来看,他们已经陷入了危机整整十来年。
如果从P2P互联网金融的泡沫破裂算起,喜马拉雅的老板,深圳红岭创投的老板以及一众大大小小的精英们都会告诉你,他们的经济危机在2016年开始就已经彻底失控爆发。
如果从疫情这时算起,大量房企倒在2021年的“房住不炒元年”,TOP5房企没出事的只剩万科一家。更惨的是教培,一年不到的时间被团灭。他们的经济危机在疫情爆发那年就已经开始了。
会议上首次提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从这个形式判断就能明白,为什么一系列措施强度那么大,比如要求财政提高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要求政策发力要靠前,还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怕力度不够经济硬着陆,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供给这方面就不必说了,“动态清零”的要求下,一旦有疫情零散爆发,出省比以前出国还难,更别说对产业链和物流畅通的冲击了。
原因有收入下降,有失业问题,也有物价上涨的原因,更多的是居民财富被房地产侵吞太多,六个钱包被掏空,大家也没什么钱消费了。
前段时间新公布的数据,7月新增社融量仅7561亿元,比市场一致性预期1.35万亿少増了将近一半,比去年同期少増3191亿。
居民短期贷款一般代指消费,居民中长期贷款一般代指购房,企业短期贷款一般代指购买材料,企业中长期贷款一般代指产能扩张。
第一句话总结就是,居民不想消费购房,企业也不想生产投资,有钱了先还债,没债的先存钱。资金躲在票据融资里面不敢出来。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同时研究机构下修了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至13.57亿部,同比下降3%。
到了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7亿台,同比减少9%,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低点。
小米通知供应链,将把今年全年原订2亿部销售目标,调降为1.6亿部到1.8亿部;OPPO、Vivo本季和下季也传出砍单约两成,以消化过多的库存。
笔记本电脑厂商近期也加入了这一行列。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也同比下降6%。
联想、惠普、宏碁、华硕等几乎所有一线PC品牌都开始下调年度出货目标,平均下调幅度超过20%。
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大萧条。楼市股市泡沫双双破裂,并通过金本位、贸易战和银行业倒闭潮升级至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导致德意日这样的国家走向极端,间接引发“二战”。
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滞涨。西方信奉了许多年的经济学理论突然失效了。美国人第一次尝到了高通胀,低工资的双重打压。大量人口失业,CPI涨破14%!
第三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地区高利率环境叠加金融自由化,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催生泡沫。随着美联储加息、资本流出,固定汇率制崩盘、货币贬值,金融风暴爆发。
第四次是2008年次贷危机。流动性过剩、政策刺激、金融创新共同催生了美国房市股市泡沫。随着货币政策收紧,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升级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美元差点在一夜之间崩盘,中国沿海工厂大量倒闭,导致不得不出台“四万亿”政策,影响延续至今。
经济学有个名词叫明斯基时刻,它是指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资产价格崩溃的时刻。
明斯基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
用大白话来说: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的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一步一步地,投资者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上,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投机性资产的损失促使放贷者收回其贷款,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
最后陷入疯狂,继续加杠杆,一个人启用20张信用卡借钱炒房,信用卡循环还款,形成大规模的庞氏融资,最终泡沫毫不留情地爆裂,大家纷纷抛售房产,房价一旦低于贷款金额,已经无力还款。
普通民众是无法得知债券评级的内幕、CDO的结构和杠杆效应和监管机构的不作为,大部分人只能随波逐流的,而经济危机一遍遍上演。
因为人能够学会经济理论,却学不会克制贪婪的欲望;人能够洞悉经济发展的规律,却始终看不穿险恶的人心。
而我们这次的危机,任正非所估计的“三年寒冬”还算是比较乐观的看法。我个人的判断是从今年开始的经济下行,只是一场更大危机的“预热”。
因为这个时间点,差不多会出现一次: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四个经济周期的萧条期叠加的情况。
而且目前全世界的经济问题积累之多,债务规模之庞大远超70年代大滞胀与08年次贷危机之时, 届时所引发的后果也会比这两次严重得多;同时我也不认为人类真有足够的智慧在这两年能够把问题都化解地差不多了。
2018年,还没有经历新冠疫情,市场也远不及现在悲观,当年的恒大,毛利润还有1689亿,增长超过50%,正雄心勃勃押注新能源车领域。
豪横的恒大陷入债务深坑苦苦挣扎,哭惨的万科虽然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但债务水平处于低位,225亿的净利润对于“活下去”来说绰绰有余。
以至于郁亮在今年举行的万科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竟然展现谨慎乐观,认为市场可能已经触底,进入“一个缓慢温和的恢复过程。”
出道期1957-1975年,刚好是第四次康波的繁荣转入萧条。在70年代-80年代的动荡、滞涨、股灾中,低价、大量买入优质消费股,度过康波衰退期,并等来1990年后的下一波康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