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饭前、中、后「肚子疼」消化科医生:对应5种不同的病

时间:2022-09-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肚子疼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它的发生往往与进食有关,有人是饿肚子时疼得厉害,有人是吃完饭更严重。其实,不同的疼痛时间可能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秋冬、冬春交替之际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就是空腹时上腹痛,也可能会出现夜间痛,进食后就能缓解。

  这是因为患者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且破坏能力与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失衡,出现了自身消化,造成溃疡。而空腹时,由于没有食物中和胃酸,部分胃酸溢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痛感会更强。

  进食后,胃酸进入十二指肠时已与食物充分混合,降低了酸度,对溃疡面的刺激较小,疼痛便会有所缓解。

  大多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有的可能没有症状,有的是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黏膜糜烂者的上腹痛较明显,常反复发作,出现在进食中或餐后。

  进食后,食物与胃黏膜发生摩擦,刺激溃疡部位,而且胃蠕动增强,会对溃疡造成牵拉;为了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多,黏膜受到的破坏更大,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还会加剧这种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明显餐后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由于患者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便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

  目前认为,该病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障碍、感染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常使其更易出现上腹部不适,且餐后比空腹时更敏感。

  多表示空腔脏器发生痉挛或阻塞性病变,比如机械性肠梗阻、输尿管结石等;胆道蛔虫病常表现为间歇性上腹“钻顶样”剧痛。

  胃肠道痉挛所致疼痛,常见原因有胃肠道炎症、溃疡等,有时需与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做区别。

  胃肠道对缺血的疼痛反应敏感,如果临床出现极为剧烈的腹痛,可考虑腹腔内脏器缺血,比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胆囊坏死、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或腹部疝气嵌顿导致肠管缺血等,病情危急,需尽快就医。

  此外,消化性溃疡病常表现为典型的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胃、十二指肠穿孔常为突发性中上腹的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急性阑尾炎则首先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后出现右下腹疼痛,即转移性疼痛。

  急性腹痛病因复杂,常见的包括胃肠道疾病、胆胰疾病、腹主动脉病变、腹腔脏器破裂以及妇产科疾病等,有时胸腔内脏器疾病也会导致腹痛,如胸膜炎、心包炎、急性心梗等。

  慢性腹痛的疼痛程度一般比急性腹痛轻,多与慢性疾病有关,常见的原因包括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等。

  气温变化、大量饮酒、摄入过多油腻或不洁食物、外伤、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腹痛,多数情况并不严重,部分可自行缓解。

  尤其是在剧烈腹痛的同时伴有发热、黑便或血便、无法控制的呕吐和(或)呕血、无尿、晕厥或昏迷,或其他部位的疼痛(如胸痛)延续到腹部,需紧急就诊。

  需提醒,治疗腹痛首先需找到病因,盲目止痛会掩盖病情,增加诊断难度,甚至可能导致误诊。所以突发腹痛就医前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暂时禁食禁水,以避免加重部分疾病的病情,如急性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肠梗阻等。▲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