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中国人活得这么累?

时间:2022-10-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其实以前修士不是这样的,年轻那会儿修士也曾是个愤青,天天不是看这里不顺眼,就是看那里不如意,觉得中国问题很多,经常想的就是,要是换成我来管,应当如何如何。

  这种症状持续了很久,一直到修士出国,因为工作原因,我在国外居住了5年,期间非洲、欧洲、南美、北美,都有去过,身边的同事也是全球各地到处跑。

  大家互相交流和影响下,慢慢地,身边的同事几乎多多少少全都变成了粉红,包括我在内。那句网上特别流行的话,“一出国就爱国”,在我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转变?我想是因为到世界各地走了一圈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公知告诉我们的世界。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开始发现中国崛起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并且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的生活真的已经很美好!

  看到这个标题,我相信有一部分恨国党已经准备弃文不看了,并且在他们脑袋里,已经准备好了无数论据,用来反驳我的观点,对此修士不做辩解,我只讲我所看到的世界。

  很多人觉得这个水平太低,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差了好几倍,修士也觉得这个数字不妥,在修士看来,这个数字是对中国实际水平的严重低估。

  真正能够体现中国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后的数值,人均GDP 3.56万美元,排在全球第20位。

  公知在网上诋毁中国时,最喜欢举的例子,是苹果手机的价格,汽油的价格,阿迪耐克的价格,猪肉鸡肉的价格,还有汽车的价格。

  教育,很昂贵,医疗,很昂贵,司法,很昂贵,公共交通,很昂贵,底层人只要想突破阶级,进入有钱人的世界,那么一切都会很昂贵。

  比如工业制品,那些你看不起的中国品牌,在那些国家往往能卖出国内几倍的价格,就这样当地人还觉得便宜,因为西方国家卖得更贵,下手比我们黑得多。

  而既非西方,也不发达的那些国家,那就更惨了,他们除了人,什么都稀缺,所以在那些国家,除了人什么都贵,衣食住行,教育医疗,都是当地人拼尽全力才能支付的价格。

  那么中国呢,中国地广,人更广,我们原本什么都缺,缺资源,缺技术,缺医疗,缺教育,如果按照一般国家的发展,中国将会是一个物价极度高昂的地方,但很幸运,我们不是一般国家。

  现在的中国,只要有手有脚,不懒惰,任何人都能吃得起鸡鸭鱼肉,穿得上新衣,可以住得安稳,节假日可以出门旅游,可以用智能手机,可以看液晶电视,可以享受高速网络,可以坐便宜的地铁、火车。

  甚至穷人的子女可以接受优质教育,穷人的子女还能上重点大学,穷人生病能去三甲医院,简直是夸张。

  你们不要觉得我在反讽,我说的是真话,如果你在美国,你是一个穷人,那么你的孩子大概率只能躺在家里继承你的贫穷,什么重点大学,高水准的医院,那都不是你应该考虑的地方。

  而如果你在非西方国家,那么智能手机,液晶电视,高速网络,汽车火车,那都是中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产品。

  很多润到外国的耗材,原本在国内也是中产阶级,去了国外之后他们通常都是从事一些低端岗位,比如服务员,比如蓝领。

  他们居住在国外的小地方,住小地方的房子,逛小地方的商超,子女上小地方的学校,生病去小地方的医院。

  这种现象就很奇怪,因为在国内,中产阶级如果愿意放弃北上广深的繁华,回到小地方做个普通岗位,一样可以住得很宽敞,子女一样上公立学校,周末一样逛商超,生病一样去人民医院。

  但是,这些人能够接受在国外做个普通人,生活在小地方,一辈子庸庸碌碌,可换成中国他们就接受不了。

  在他们看来,如果在中国,只有北上广深的房子才叫房子,只有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才叫学校,只有协和同济才叫医院。

  他们在美国不一定住在纽约洛杉矶,但在中国,他们一定要住在北京上海,你如果让他们在国内放平心态,做一个小地方的普通人,那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在国内,周围都是熟人,都是中国人,我们不自觉地就会想和其他人比较,有好的,还想要更好的,父母是个普通人,自己就要超过父母,子女还要超过自己。

  可一旦去到国外,熟人消失了,中国人也少了,周围全是一帮不认识的老外,攀比这件事情自然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虽然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国,享受着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工业产品和公共服务,但我们的生活水平离西方仍然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还是得努力。

  明明小城市其乐融融,一家人团圆幸福,非要大家都往北上广深挤,最后掏空全家人的荷包买一套房,那叫资源不当聚集。

  明明不喜欢坐办公室,更喜欢做蓝领,但为了说出去体面,拿着差不多的工资,在格子间里自怨自艾,那叫资源不当分配。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社会层面改变大家的认知,改变内卷心态,国家已经在做了,取消课外补习班就是重要一步。

  那些润到国外的耗材们,至少有一点还是很正确的,那就是他们心态的变化。在国外做个心安理得的普通人,平静快乐,没有压力,国人在这点上面也要向他们学习。

  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出人头地,不是每个人都要做人上人,旧社会我们有这个追求,因为旧社会的物质极度匮乏,只有出人头地才能吃饱饭。

  大城市的房子买不起,老家房子还是有的,重点学区房买不到,普通学校也不错,进了一线大厂又如何,不一定比在小地方的工作开心,对不对。

  归根到底,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在家饿了撸串,闲了刷头条,陪陪父母,陪陪孩子,其实一切也可以很美好。

  最后的最后,修士想说,改变并非一朝一夕,更不是修士这篇文章就能做到,但社会风气的变化,就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