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穿越之我成了丫环这又是个什么梗?

时间:2023-02-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从小就累,三四岁,各种班就开始上起来。四五岁上了幼儿园,还要趁空拿几个证。小小年纪,就得失去自由。进了小学就要开始痛苦的学习生涯。学生累,压力大,于是出现了很多厌学抑郁的学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就业难又扑面而来。考研、考公还是出国,都是选择的难题。有的选得还不错,没得选的大学毕业也得进工厂拧螺丝。好不容易工作了,贷款买房,买车,娶媳妇,要孩子。

  思前想后,我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老百姓累,就是因为专家们不顶事!专家们全是废物点心,老百姓们就得承担最终的代价!

  那时候的中国,月收入千元左右的大把都是,很多人收入甚至低于1000元。一般房子的价格也就是每平方米一两千元,但是大多数人也买不起。再加上和外币的汇率之间的差距,仔细一算,在当时中国的高收入人群月收入可能也就将和欧美刷盘子的收入差不多。

  在美国,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去餐厅打工,轻轻松松月收入一千以上美元。而这一千美元能买到什么呢?一辆二手车,一台电脑,或者足够吃几个月的肉。

  而这些产品在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往往需要攒钱买,逢年过节多吃点肉,六千到一万左右价格的电脑平均需要5到10个月,二手车本身市场还没有建立,因为那时候拥有一台车只有少数人,而这台车一般往往就会开到报废了,根本不会进入二手市场。

  一个中国的高收入工作者,比不上欧美干体力活的蓝领。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多中国人也在那时候选择了出国,流行的说法就是叫“出国挣美元”。

  最近就有原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现某公募基金副总邓海清博士,围绕年轻人抱怨收入低不敢消费的一番言论。

  邓博士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都是觉得父母给的太少,觉得企业公司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却很少去反思是否自己能力不够。比如因为自己的专业素质,专业的个人能力水平不够,所以才有这么低的工资。其实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讲,同样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越南,人家可能只要一半工资,一样能干。

  专家厉害,所以高科技项目牢牢垄断。这些高利润的行业榨取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财富,往往很少的工作量就能带来巨额的财富附加。

  而这些榨取来的财富也需要在本国花啊。所以带动了本国的低端行业的收入水平。端盘子、打螺丝的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

  同时,大量财富的赚取使得国家也有钱搞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问题自然也由国家补贴。老百姓的压力也就小很多。

  同时,挣得多,消费也就多。全世界的货物都会运过来,抢占这片充满消费力的市场,带来的就是货物充足、物廉价美的消费市场。老百姓买东西自然也是想买啥就买啥。

  本国的高科技水平足够,自然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也就更便宜。老百姓花很少的钱买最新的电子产品,感觉自然非常好。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