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昆剧《瞿秋白》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昆剧院创作演出。该剧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为题材创作。剧目特邀江苏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罗周编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和昆曲表演艺术家赵坚担任艺术指导。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施夏明饰演瞿秋白,柯军、孔爱萍两位梅花奖获得者与周鑫、徐思佳、孙晶、赵于涛、钱伟等青年一代精锐汇于一台,联袂主演。
从《梅兰芳·当年梅郎》到《眷江城》,再到《瞿秋白》,这是罗周与江苏省昆的第三次合作。决定创作《瞿秋白》这部革命题材昆曲剧目的时候,罗周首先去查了资料,在阅读了两版年谱、书信录与多部评传之后,她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编剧方式,将一折戏分为昼与夜两部分。昼以瞿秋白被捕后的时间线为轴,正面展示瞿秋白与敌人的交锋,直至舍生取义。夜则以幻境或回溯的手法,展现瞿秋白内心世界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片段。
在这部剧目中,艺术创作的基准是史实,无论是剧中瞿秋白对杨之华的称呼“爱爱”,还是国民党对瞿秋白轮番劝降的详细过程,包括瞿秋白狱中篆刻、临刑放歌等细节,皆有史可依。
随着资料的阅读与梳理,瞿秋白在罗周的心目中不再只是个伟大而遥远的革命烈士,而是一个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为了振兴中华而付出一切的前辈。
“在我们的世界上曾经有这么高贵的人,用尽全力的奋斗过,为的是为后人、为我们去争取更幸福的生活。”这样的人格魅力与坚定信仰,令人动容。当罗周开始创作剧本时,这一份动容展现在了她的笔下。无论白日现实中的拒绝劝降,还是夜幕中对于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回顾,“这一个”瞿秋白无不血肉丰盈。
在牺牲前,瞿秋白写下了他最后一个梦境: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当这样豁达的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又怎能不使人由衷的钦佩敬服,感受到巨大的情感震撼呢。
作为编剧,在罗周的眼中,架构剧情的技巧固然重要,而最打动人心的,是前辈革命志士们高贵的人格与坚定的信仰,是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乃至生命的人生真实。“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凭空编出这样的人物。支撑并完成这部作品的,是革命志士们磅礴、饱满、坚韧的一生,他们的信仰是从生命中绽放的光,引导着我们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