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刘冉的悲剧人生这件事可以这样解读吗?

时间:2023-01-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时针指向下午6点,刚会见完挪威环境部长和欧盟委员会委员后,黄润秋眼里写满疲惫,但等待他的还有两场双边会见。此时的主席办公室门外,欧洲议会代表团和加拿大代表团已在走廊中踱步等待。

  打印机正在“吐”着一页页文件,等待主席国和秘书处校对。4年的筹备,能否在这个夜里等来“回响”?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0日,凌晨3点。黄润秋、秘书处高级官员步入会场,全会开始。半小时之后,随着一声干净利落的落槌声,新版案文获得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满场的喝彩声中达成,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

  “作为主席国的中国,没有强加中国元素,而是扮演诚恳搭桥人的角色,用娴熟的程序设计包容和调和了各方的分歧。世界贡献和中国智慧在蒙特利尔产生了富有成效的化学反应。”联合国资深观察员李硕说。

  此时,距离终场仅一步之遥。在这场“马拉松”的最后一程,黄润秋为加快会议节奏,节省翻译的时间,一改往日使用中文,而以英语主持大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为了提振各方的信心,黄润秋先后用六七种英语表达方式宣告决议逐一通过。流畅的英语、高亢的语调,每通过一项决议,观众席上都响起一次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刚在埃及参加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顾不上休息和调整时差,就赶赴蒙特利尔。每天早上,他准时主持代表团团会,及时跟进各方进展和动态,协调相关工作。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媒体高度关注会议进程,此次中方共有26 名记者赴加拿大蒙特利尔现场采访报道,这是有史以来中方媒体参会最多的国际环境会议。为了及时释放信息,黄润秋先后出席了4场新闻发布会,以丰富的内容、针对性的回应、国际化的表达,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主席国的贡献和努力。

  在此过程中,中方宣传组主动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协调沟通,认真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直至没有误差。两周的时间,通过筹备新闻发布会的诸多事宜,在一次次交流和探讨中,两位新闻官——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和来自《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新闻官大卫·安斯沃思结下了跨国界的深厚友谊。大会结束的第二天,在新闻中心的台前,两位新闻官一起对着镜头微笑着竖起大拇指,在“咔擦”声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合影。

  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前,如果你问蒙特利尔会议中心的标志性“打卡点”在哪儿,多数人给出的回答是:一面彩色的玻璃墙。但在会议期间,这个答案发生了变化,新的热门“打卡点”无疑成了“中国角”。

  两周里,“中国角”在中国代表团综合组和展示组成员们的努力下,成了最热闹的场馆之一。这里每天欢迎着数以百计的国际友人,不仅展示内容精彩,也成为跨国界友谊诞生的摇篮。

  会议期间,突尼斯代表Hatem Ben Belgacem与一位中国记者成了好朋友,互赠了礼物。“以前我就去过中国的浙江,那里景色很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做得很好。我期待去更多的中国城市看看,比如刚入选‘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的成都和深圳,想去了解这些城市是如何兼顾发展和保护的。” Hatem Ben Belgacem说。

  一位斯里兰卡的代表在“中国角”的云南日活动后告诉记者:“我曾去过中国的天津,感受过海滨城市的风貌,如今我更想去云南,看看那里的绿孔雀和滇金丝猴。”

  由于都是中国四川大熊猫的粉丝,阿尔及尔亚代表和厄瓜多尔代表成了好友,每当“中国角”有关于熊猫的边会活动时,两人都会互相告知,抽出时间一同前来听会。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中国角”以8场展示和26场不同主题的边会活动,每天“不打烊”地吸引着不同国家、地区的代表们前来交流。

  在这一方小小的场地里,你可以从未去过中国的江南,却可以了解北纬30°线横穿而过的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还可以听到浙江象山县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十年如一日守岛人的故事;

  在这一方小小的场地里,你可以从未去过中国的海南,却可以了解亚洲典型热带雨林北缘的地貌,还可以感受到海南传统的少数民族——黎族,利用周边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传统文化;

  在这一方小小的场地里,你可以从未去过中国的云南,却可以了解哀牢山脉的哈尼族与各族人民围绕梯田开展生产、生活,营造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天地交响曲,还可以“追更”云南亚洲象群“短鼻家族”再添新丁的温馨续集……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将随着大会的结束,迎来崭新的篇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将会随着“框架”的诞生,走得更远、更实。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