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最近有报道称,我国最早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在3月5日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批上市,即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XINSORB)。其实,这已经不是我国第一家获批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早在一年前,药监局就已经批准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NeoVas)上市。时隔一年后,我国第二家生物可吸收支架成功上市。
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全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可吸收支架,科研人员经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传统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相当,与进口生物可吸收支架或金属支架的金标准相比也毫不逊色。该科研团队还透露,国产第二代可吸收支架离上市也不远了。
心脏支架术是用于冠心病、急性心梗等心脏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支架的作用就是疏通堵塞的血管,恢复正常的心肌供血。而支架是通过介入的方式植入人体心血管内,这个“外来物”需要终身存在于患者体内。因此会有患者因外物的置入而感到担忧。
目前,临床中绝大多数患者所用的都是第三代金属药物支架,多以钴、铬、镍、槔等合金材料为主,它们的组织相容性较好,发生排异的可能性极低,但不排除发生在极个别患者身上的一些远期临床隐患。
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传统金属支架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最终可以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减少不必要的隐患。该支架植入人体内后,会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一般三年内就可被完全降解吸收,实现血管再造的治疗目的。被吸收的支架不仅可以减少排异反应,还可方便复发后再次行支架术治疗,患者也不必再担心做核磁共振检查等。
虽说生物可吸收支架有很多优势,但是专家指出,它是无法代替金属药物支架的。该支架的出现只是为部分患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但是到底适不适合选用,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看。自从去年国内首家生物可吸收支架上市以来,该新型支架也已经惠及很多患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患者能选择该新型支架呢?不妨先来看看已经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的情况。
30岁的于先生,既往有心脏病史,因为晨床后经常出现胸痛而就医。检查结果显示,于先生的冠脉有多处病变,血管近段狭窄率达80%至90%,需要进行支架介入手术。最终,于先生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了生物可吸收支架,并成功接受了手术。术后检查显示,患者冠脉血管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
58岁女性患者,有典型的活动性胸闷、胸痛,检查显示冠脉前降支中段85%狭窄,最终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因为心绞痛反复发作,患者需进行支架术。但是,患者自述有金属过敏史,为了防止支架过敏所致的并发症,最终患者选择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经过术中、术后评估表明,患者的手术成功,顺利康复出院。
生物可吸收支架相比于传统金属支架更加“娇气”,并不适合所有人。像是上述的患者,一个是年轻患者,一个是因为对金属过敏,都是经过评估后慎重选择的。
专家表示,该支架一般适合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且以血管的简单病变为主,若存在血管弹性差或弯曲度大、有钙化病变和分叉病变等情况时,不建议使用。而且,新型支架介入术更加复杂,价格更加昂贵。因此还需结合患者个人意愿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