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庞统诈死落凤坡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时间:2023-02-1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他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鲜少与外人提及自己的家事。但在他重回故土的那一年,他却相继2次对外袒露私事。

  他说:“我的老父亲在高寿八十有三时不幸得了胃癌,到南昌的医院做了手术,我将他接到这里的总医院疗养,住了一段时间。

  他对我讲,他不想住这里了,他要回老家永新,因为他担心自己死在这里,也不想埋骨在距家千万里的陌生地方。

  我就告诉他,这里即是我的故土,以后等我死了,我也要埋在这里,我想和老父亲埋在一块,就在他的身旁,他深深叹息一声,自此打消回家念头。”

  第一次提起这件事,是在他重返此处,亲自主持某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另一次则是有位干部向他递交调动报告后。

  他之所以说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家事,实则是想用自身经历挽留汉族的干部,希望他们能与他一样,心甘情愿留在那里,为那里的同胞奉献一份力量。

  王恩茂的夫人骆岚曾为丈夫赋诗一首,言“而今壮志尚犹在,愿将余生献新疆”,王恩茂是那样想的,也确实是那样做的。

  1913年,王恩茂出生在江西永新一户人家,15岁加入县城革命队,开始为和平与解放而征战的一生。

  1930年,王恩茂成为中共组织一员,2年后升任永新县委秘书长等。随后随军参加长征,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立下许多不朽战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尚未来得及卸下戎装的王震将军主动请命解放新疆,当时在其手下当军委的王恩茂毫无例外当选入疆一员。

  又因当时和田正处于混乱时期,是以王恩茂从阿克苏领军日夜兼程,15天硬生生赶了750公里,穿越素有“死亡之海”别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迅速平息和田乱局,得到中央嘉奖,称赞王恩茂“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

  王恩茂的夫人骆岚一直对丈夫率军开入喀什的情景记忆犹新,她说:“那天的喀什,满是身穿鲜艳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群众,他们争先恐后涌到解放军身边,一边高呼口号,一边弹琴击鼓,像庆祝节日一样热闹。

  我和恩茂都被眼前种种深深震撼了,从那天起,恩茂即把新疆视作他的第二故乡,把新疆人民当作他的亲人,下定决心要把一生奉献给新疆。”

  1962年5月,王恩茂的书桌上多了一封举报克拉玛依石油化工总厂的信件,举报人说总厂有个叫章瀚龙的,政治有问题却被重用。

  原来章瀚龙是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的高材生,因种种缘故被下放到工厂,后听从表兄召唤,放弃内陆生活,千里迢迢赶赴新疆。

  他的才华和能力有目共睹,也帮助石油厂进行改革,由此极快晋升为科技攻关副组长,惹来某些人的嫉妒,才有了举报一事。

  王恩茂听罢,松了一口气,对在座厂领导说道:“此事你们做得对,我支持你们,我们共产党就应当如大海一样,保持宽广浩瀚的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信任他们,共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

  初入新疆的王恩茂在那里工作了十来年,他始终未忘初心,坚持带领边疆人民积极开展生产运动,恢复和振兴新疆经济,维护新疆社会安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新疆问题如何解决依然是中央领导心头一座“大山”,年事已高的王震将军不顾病体,执意前往新疆4次考察;

  他们以切身体验得出结论:新疆还是应该派一位经验丰富、熟悉新疆的同志前去,于是年近古稀的王恩茂成为人选之一。

  对于中央的决定,王恩茂非常欣喜,他告诉邓小平:“我愿意回新疆,我高兴回新疆,我很热爱新疆人民,也想为新疆人民服务奉献一辈子。”

  调研南疆途中,王恩茂一行路过一座名叫“轮台”的古城,他专门请司机停车,到古城的残垣断壁前站了一会儿,对随行人员说:“汉代有一官员叫班超,他在新疆待了30多年,68岁回长安路过此处;

  但王恩茂半点儿不慌,缜密调查分析后,给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派干部去民众间解释,消除民众疑惑;二,将隐藏在幕后的挑唆者镇压清理。

  他的话一经传出,新疆民族立马信服,纷纷表示:“咱们的老书记回来了,我们要听他的,不能闹啦!”

  又一年“五·四”青年节,“古稀老人”王恩茂和年轻人一起去爬乌鲁木齐的妖魔山,山顶海拔800多米,年轻人都不敢说自己能一下子登顶,可王恩茂做到了。

  那个时候,新疆的维稳问题极其严重,王恩茂不只亲自主持起草相关民族政策,制定每年5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而且在实践中深化,将原有的“两个离不开”理念完善成“3个离不开”思路,由此令其成为我国新时期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同时,王恩茂总结新疆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恢复新疆政权建设”和“生产兵团建设”的建议,将发展经济与维持稳定视作新疆工作中心。

  在发展新疆这件事上,王恩茂的视野非常开阔,他不但引用古希腊的城邦故事,而且亲自率团到美国考察,总结出一篇关于美国棉花、玉米生产情况和新疆对比的报告。

  王北来告诉来访者:“如今的新疆仍旧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地区,这就是我们始终推行西部战略开发的原由。”

  他对新上任的领导班子说:“我今年已72岁,此次退下来,是对的,但我退下来,也不会离开新疆,新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不料达坂山的高海拔缺氧、阻挡道路的大雪,以及高强度“运作”的劳累竟引发心脏病,王恩茂被紧急送到医院治疗。

  原本,挂心工作的王恩茂不肯安心住院,是医生和亲属再三劝说,才将他说服。但即便如此,躺在病床上的王恩茂依旧不愿意“暂停”,而是继续阅读文件、材料,听取工作汇报,几乎忘记他是一个急需静养的病人。

  1986年,王恩茂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别人都以为他会就此离开发展中的新疆,回到繁华的北京城居住。

  可王恩茂却拒绝有关部门为他建造大房子的提议,坚持将自己的供给关系留在新疆,长居乌鲁木齐,时刻关注着新疆发展。

  85岁那年,身体愈加虚弱的王恩茂由于病症关系,不幸双目失明,可他的头脑依然清楚,是以不顾他人反对,执意答应自治区领导邀请,亲临会场参加双拥表彰大会,并精心准备腹稿,讲了“一点儿有用的话”,叫与会者无不感动惊讶。

  可以说,在王恩茂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年过耄耋的老人身体情况并不好,但哪怕他需要长住内地接受治疗,他也没有放弃回新疆看一看、住一住的坚持。

  王恩茂和骆岚一共有8个子女,长子王北来说他们兄弟姐妹的名字一听,就知道与中国革命、新疆有关。

  后来,王北新因种种缘故不幸早亡,悲痛的王恩茂把儿子葬在新疆,让他长久“陪伴”在祖父“身边”。

  王北会遂就此打消离开新疆的念头。2000年,王北会的儿子从军校毕业,王北会与战友答应儿子,让他留在驻京部队工作,但年轻人有点儿犹豫。

  王恩茂一听,当即指使儿子去给孙子做工作,说让他回新疆吧,我们一家三代从军守边,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2001年,王恩茂因病在京去世。家人们遵循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带回新疆,安葬在那片他半生牵挂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