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儿童青少年运动的“度”该如何把握?专家:开展体适能训练益处多

时间:2022-08-2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关于体育的相关话题长时间成为热搜,同时也点燃了儿童青少年参与运动健身的热情,体育的重要性越发受到关注。

  在这种氛围下,加上“双减”政策的加持,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在日常课表中,广泛增加了类似滑雪、滑冰、足球、篮球、排球、体适能等体育运动课程,以期儿童青少年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改善体质。

  许多家长不禁心生顾虑,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讲,什么年纪进行体育运动为宜?应该参与什么体育运动?运动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前不久,职鉴社体指导员王文静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这些问题。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体育锻炼和久坐行为指南》,重点为了减少久坐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其中针对5—17岁的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参与中等强度的运动。王文静说,许多家长对“中等强度运动”这个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如果用运动表现来表述的话,那就是在孩子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呼吸较为急促,同时还伴有微微出汗等特征,这就是中等强度的运动。

  “如果每次运动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并且是在相关体育运动指导下进行,对孩子身心发展是有益的。”王文静表示,“虽然现在很少有孩子是运动过量,更多的是运动不足,但是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也要适度。相对而言,更为推荐孩子参与中强度运动,除了跑步、游泳这些运动之外,还可以选择体适能课程,体适能训练能在锻炼孩子体能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平衡协调性、灵敏性等基础体能,对大脑认知等综合能力都有一定影响。”

  何为“体适能训练”?实际上,“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这一概念源自美国,是由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在1987年提出的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

  其主要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幼儿的有氧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有过度疲倦,并且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非学科类人员(体育类)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 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将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星级评定工作,定期发布白名单、黑名单,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将迎来规范发展。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明确提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至少持有一个证书。中小学校在完成教学计划后,应因地制宜将体育场地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可组织学校体育社团或遴选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等为学生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

  2022年1月,体育总局青少司编制完成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行业标准,其中在执教人员资质中明确了:执教人员应持有国家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书上岗工作。

  2022年3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注意:在体育培训机构的审核和监管中,校外体育培训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迎来政策红利的同时,持证上岗、规范监管也将进一步加强,教练资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班》是首个最具权威性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国家级证书,是体育培训机构提升教练资质的最佳选择,也是最适合体育教练和体育老师自我提升的职业技能。证书编号备案登记,长期有效无需年检,可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官网查询。

  报名提示:直接扫上方二维码,进入官方唯一授权报名系统,完成缴费报名。证书全国通用、终身有效。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