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点进社交平台关于2022虎年舞台的词条里发现大家都在回忆过去的舞台小品,也呼吁着给老一辈的艺术家一个登台的机会。在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里电视的舞台舞台也开始了流量吸睛,很多大家熟悉的面孔都消失在了舞台舞台上。
大家呼声最高的老一辈小品艺术家便有郭冬临,在郭冬临自己的社交账户上还有不少网友留言期待在今年的虎年舞台的舞台上再次看到光头郭哥,令人感慨的是让郭冬临离开舞台舞台的竟是因为自己在小品中的8个字。
郭冬临出生在一个五口之家,有两个哥哥,还有从事曲艺工作的父母。父亲是快书表演者,母亲则是琴书艺术家,作为家中最小的郭冬临更是受到了家人的呵护和宠爱。
在有爱家庭中成长的郭冬临过着安稳自在的生活,虽然家中有三个小孩但是父母的工资也足够一家五口的正常开销,吃不了大鱼大肉倒也平凡快乐。奈何命运捉弄因为家人的原因郭冬临的家庭也受到牵连,父母接连失去了稳定的工作。
养家的父母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一时之间陷入僵局的家庭似乎看不到希望。一家的重担落在了郭冬临父亲身上,只是快半辈子在舞台上说快书的父亲哪里学习过其他讨生活的本领,只能找一个送货的工作。
父亲在工厂里送货的日子只能解决家里的温饱,不料父亲却在一次送货的途中摔断了腿,本就苦不堪言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10岁的郭冬临开始了和母亲一起卖艺讨生活的日子。
也许是在每次的演出中积累的胆识和表演经验,也许是看过了人世间的繁华与凄楚,往后的表演道路上,在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小人物的打磨上,都有出色表现的郭冬临一定受益于那段艰难讨生活的日子。
时间飞逝三兄弟也渐渐长大,父母也重新恢复工作,贫穷的家庭也在慢慢好转。从小受到曲艺熏陶的郭冬临也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成功成为了上戏的一名学生。经过学校四年的打磨成功毕业的郭冬临顺利进入了北京人艺。
在北京人艺里在戏剧方面表现平平的郭冬临成功打开了自己的喜剧戏路。极具喜剧表演天赋的郭冬临总能在表演里令人捧腹大笑。1993年第一次得到电视舞台邀请的郭冬临表演了小品《市场速写》,只是初来乍到反响平平。
可是有了第一次表演经验的郭冬临体会到了新的挑战,渐渐将自己的事业转到表演小品方面的郭冬临,甚至大胆地辞去了自己稳定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小品《有事您说话》让郭冬临成功出圈火遍全国。
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郭冬临都是每年舞台舞台上的钉子户,郭冬临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郭哥。铁打的郭哥流水的嫂子更是证明了郭冬临的成功。小品事业的成功也给郭冬临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影视邀约不断,策划代言不缺。
处在自己事业巅峰的郭冬临,定然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小品而离开自己表演了几十年的舞台。2017年北京舞台的舞台上,大家期待已久的郭哥登场啦,台下的观众看到这个熟悉的光头暖男便掌声不断。
舞台上的郭哥遇到了一个取钱的大妈,还是一个被诈骗团伙盯上的大妈,和大妈一起接听诈骗团伙的郭哥在听到手机里传出来带有地方口音的声音时,顺嘴说出了一句话“十个河南九个骗”。
不料只是这短短的8个字却使念出台词的郭冬临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被贴上地域黑的郭冬临甚至摊上了官司,一个自称河南人的律师一直诉状将郭冬临告上了法庭。
虽然该名律师有着作秀炒作嫌疑给郭冬临却带来了不少非议,即使当时的小品编剧再三解释说明,郭冬临甚至连发多条澄清消息都不能磨平来势汹汹的负面舆论,一时之间郭冬临成为了负面人物。
小品表演者不能再登舞台发光发热,策划戏约纷纷解除,甚至要背负多方解除合同的负债,还要面临官司输掉一亿多的天价赔偿,从巅峰跌落谷底的郭冬临却坚信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不能再登电视舞台舞台也依然热爱自己的小品事业。
广大河南群众当然不会因为一句台词而跳脚,极力谴责着那个为了出名的没有三观的律师。虽然在2017年的电视舞台舞台上没有看到郭哥的身影,但是在2022年郭冬临还是登上了电视舞台的舞台,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小品。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的兴欣,老一辈小品表演家也很难再获得舞台的门票了。郭冬临在2022年以后便也没有出现在电视舞台的现场,离开了自己的铁饭碗,小品之路也坎坷不平的郭冬临找到了自己新的事业生活。
短视频的盛行使郭冬临也加入了其中,因为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观众基础,账号一经******便有了700万的关注,在一众短视频网红中也算佼佼者,只要视频一发布便会有着极高的点赞和关注。
用心经营自己账户的郭冬临也再次迎来了自己的事业春天,不仅可以在出镜平台里卖货挣钱,也有了一些商业策划代言,即使被人调侃成为网红也乐得其中,毕竟不想被时代淘汰就得跟上时代步伐嘛。
如今经历了风波的郭冬临也更加珍惜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机会,即使是自己发布的短视频,策划视频也是用心制作,精品中的精品。和某团一起联合制作的策划《有事您说线》甚至成功冲上词条,令人回忆满满。
希望在今年的虎年舞台的舞台上看到那个阳光大暖男郭哥,也祝福郭冬临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获得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