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农民丰收节前后,恭城瑶族自治县著名的月柿产业景区——红岩莲塘岭万亩月柿园一片喜人的景象:一棵棵柿树上,挂满了欲黄未黄的月柿,农民正在柿园里选摘适宜做鲜脆柿的果实,一拨又一拨前来观光的游客在柿园里与果农、柿子合影,欢声不绝。
在万亩月柿园的中心,有一个叫“碗仔塘”的地方,是恭城“瑶韵柿乡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核心区域。“碗仔塘”是月柿园里的一个小湖泊,在湖边的一块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一系列的数据:风向、风力、温度,空气湿度、PM值等。据观测数据的小伙子余和伦介绍,这是对月柿园的数字监测,可以适时了解整个果园的情况,以便及时对苗圃、果园进行相应的管护。
“在我们的果园里,装了各种各样的探头,有土壤监测、生理监测、病虫害监测等,有了这些,我们种植月柿省了许多事。”余和伦说。在基地控制中心里的显示屏上,余和伦操作了一遍数字管理的内容,只见在他的熟练操作下,鼠标所到,各附属基地、不同地块上的各种数据就呈现出来,月柿生长所需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EC值、光照强度等参数都显示在上面。
在基地控制中心里,还有一个水肥一体化操作室。根据各探头传入的参数,操作系统提示应浇灌的水肥比例,按比例把水肥加入密封罐里混合,开启设备,就能实现精准给水给肥。余和伦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比常规灌溉每亩节水12吨以上,节水率30%;每亩少施复合肥30公斤,节肥率25%以上,且每亩可增产300公斤,同时,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每亩减少2人的劳动力成本,亩节本增收1186元,还可以大大降低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面源、水体污染问题。
据了解,恭城瑶族自治县是2020年至2022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今年将迎接国家的验收。实施试点工作后,该县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得到了自治区、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该县农业局六楼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观测到平台实现了全县农业、气象、水利、交通、工信、冷链物流等数据的有机连接,对全县近2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植、管护、质量保证等实现了有效监测,其中月柿10万亩,占了半壁江山。平台里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信息数据,已接入国家农业部大数据平台。
近年来,该县还以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着力实施农产品电商物流化工程,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和工业的转型升级,已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分拨中心,1个集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商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产品展示中心,乡镇级服务站点覆盖率达100%。据该县工信局副局长周波介绍,月柿方面,网络销售额2016年仅0.1亿元左右,到2021年,增长到1.4亿多元。以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底座,以月柿标准化种植、水肥一体化、区块链溯源等手段,实现了月柿产业降本提质、增产增效的目标。
“在农业产业数字化方面,恭城月柿已迈出了第一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实现全县农业产业数字化率达到15%。”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献萍说。(李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