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燕长点心吧具体内容!

时间:2023-02-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22年已接近尾声。这一年,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迭加,大国博弈、经济复苏、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非洲大陆也在时代的裹挟下经历了极端天气、战乱冲突、粮食安全、人道主义危机等多重考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年终特稿《“非”说不可2022》将为您梳理2022年非洲大陆经历的主要大事,并介绍面临时代变局。

  这一年,美国在非洲动作频繁。俄乌冲突,美国拉拢非洲选边站队,希望非洲谴责俄罗斯;这一年,美国国务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等高官密集访问非洲;这一年,时隔八年的第二届美非峰会举办……美国对非洲的承诺看起来很美好,能够持续下去吗?

  2022年12月,第二届美非峰会在华盛顿召开。在本次峰会上,美非签署150亿美元合同;拜登政府提出建立21世纪非洲安全伙伴关系,计划三年拿出1亿美元试行项目,用于应对非洲的安全挑战。

  2014年,第一届美非峰会举行。美国曾承诺向非盟提供1.1亿美元用于支持维和行动,向非洲投资370亿美元。可如今,这些承诺都成了口头支票。以“电力非洲”计划为例,2013年6月,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访问南非时宣布了这一计划,声称要让“非洲目前还黑暗的地方被电灯照亮”。但截至2020年底,实际发电量还不到承诺的四分之一。2022年12月7日,南非国家电力公司宣布,即日起南非进入六级限电状态。

  可即使是空头支票,也没那么好拿。附带诸多政治条件、随时以人权问题干涉他国内政......本次峰会上,虽然长期遭受美国非法制裁的津巴布韦派出外长出席活动,但就在峰会召开前夕,美国还对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的儿子实施制裁;布基纳法索、马里长期遭受安全威胁,却被排除在峰会邀请名单之外。

  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不仅任内从未到访非洲,甚至在2018年初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将非洲诸国称为“粪坑国家”。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非外交显着升温,国务卿布林肯已经两次访问非洲,今年7月,还举行了美非工商峰会。但是有专家表示,这无非是看中了非洲的人口、资源、市场,以及在国际政治上希望能左右非洲国家立场,迫使其选边站队。

  今年8月,布林肯第二次访问非洲时,虽然公开喊话“不会对非洲的选择发号施令”,但梳理布林肯的非洲之行,关键词之一可谓是“指手画脚”。在南非,他批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在刚果(金),美国宣布投入资金,用于加强所谓的“选举透明度和选举管理”,介入明年举行的刚果(金)大选。

  有专家表示,布林肯的访非时机就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刚刚结束非洲行程之后,难免不让人联想其真正目的是拉帮结派,孤立俄罗斯,非洲只不过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的工具。

  长期以来,美国对非洲的歧视和忽视引发了非洲的不满。“教师爷”式的指手画脚,缺乏平等和尊重。就连非盟轮值主席、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在出席美非峰会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美非峰会成功的前提是愿意和非洲合作。

  长期以来,美国对非洲大陆事务的干涉,加剧了该地区的长期冲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将非洲定性为“关键地缘政治参与者”,美国对非洲和平与繁荣的承诺不禁让人怀疑。

  美非峰会是否能给非洲带来任何实质性利益?有专家表示,华盛顿似乎坚决要把整个世界变成地缘政治竞技场。但非洲领导人,正如最近所证明的那样,有能力辨别通往他们未来命运的正确道路,尽管西方一直低估、忽视甚至否认这一点。

  长期以来,非洲早已经厌倦了在不平等关系中充当美国的“工具人”。无论是在应对疫情,还是解决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上,美国总是承诺得天花乱坠,实施得雷声大雨点小,明明白白地口惠而实不至。美国历届政府的对非政策更是忽冷忽热,一切以满足美国利益为先,现在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拜登政府强调所谓的“平等的伙伴关系”,看上去很美,实际效果呢?着实令人怀疑。(总台记者马培敏)

  能在空中飞行,也能在水中畅游。小小的飞行器可以轻轻松松做到水、空无缝切换。近日,一项名为“TJ-FlyingFish”(同济飞鱼)的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先后被《新科学家》、北美New Atlas等国际科技杂志报道。

  自2022年11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两个多月,先后完成科学实验机柜解锁与测试、应用载荷货物出舱、空间站及载人飞船设备巡检等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

  同时,飞秒激光调控的迅速“开关”特点也为进一步探索拓扑物态、关联物态(磁性、超导等)的瞬时调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湖南全省企业开复工率已达96%,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14个市州有关县市区、园区的重大项目正集中开工。

  目前,陕西已成功繁育朱鹮10余代,建立人工繁育种群5个、野化种群6个。在陕西之外的9个人工繁育基地也相继建成,通过野化放归,将朱鹮重新引入历史分布区,建立可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

  春回大地,万物“耕”新。在眼下的春耕备耕和设施化种养中,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数字技术正“大显身手”。

  进入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后,中国汽车业驶入“无人区”,原有的产业格局被一波接一波的汹涌浪潮打破,企业不再有值得借鉴的先例,技术创新开始成为行业发展的灯塔。

  站在科技的视角,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科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诸特征共同指向的关键词。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累计为超过2.8万家企业的近4.6万余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了逾1100亿元风险保障。

  科哲学科应当积极加强科研工作,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进步,以更好地承担起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报告显示,2022年,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有新突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5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比2021年增加57.1%。

  2月7日清晨,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停靠于此的远望7号船,正在按计划组织新年度的首次出航。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远望7号船离港后不久,经过短暂休整的远望3号船、远望5号船又将相继出航。

  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改善,进一步降低生长迟缓率,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利用天然生物质和天然矿物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隔热和耐火性能的纯天然仿木气凝胶。相关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中国气象局日前向社会发布新版《基本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包含12类52种气象数据和产品。新版《目录》中自主研发产品占比大幅提升。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月6日,国家气候中心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暖干气候特征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旱涝灾害突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