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这幅作品堪称樟树版的《清明上河图》,是剪纸创新创作的一个代表,其材料将红纸改为了亚克力,稳定性好、可长时间保存。”樟树剪纸协会会长陈杵保介绍说。
樟树剪纸起源于吴城商文化晚期,吸收南北剪纸之长,兼顾阴刻、阳刻相交融的手法,灵活运用对折、向心折,形成剪刻相结合、千剪不断万剪相连的传统技艺,当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用剪纸点缀墙壁、门窗,以表祈祷福寿。
“与其他传统剪纸不同,樟树剪纸最大的特色是可以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内容常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陈杵保说。
近年来,作为樟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杵保在保护传承这项技艺中不断摸索、推陈出新,创作了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的剪纸作品和文创产品,让樟树剪纸焕发出了新时代的生命力。
“最近在酝酿构思一批反映樟树中医药文化发展脉络的剪纸作品,希望将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繁荣至今的重要阶段以剪纸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用剪纸讲好樟树故事。”陈杵保说。
该展览汇集了樟树市版画院二十幅经典作品,均以红色药都为轴线,生动再现药都精神,再现红色樟树的光辉历程。
“这20幅红色主题作品是版画院成员耗时近1个半月创作出来的,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希望能通过将樟树红色历史融情于画,寓教于情这一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感悟红色文化,赓续奋斗精神。”樟树市版画院院长周国平说。
樟树版画源远流长,新石器时期筑卫城的陶片纹样、商代吴城的青铜器图案、北宋阁皂山的墓石画像、明清时期的木板年画和清代石碑刻画《靠天吃饭图》等,都是珍贵版画遗产。
樟树市版画院在传承古法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红色+非遗”版画创作新模式,把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民间传统艺术,通过版画作品展和非遗进校园,推动新时代的红色非遗作品不断涌现。
为了传承这项技艺,每年樟树市还组织中小学美术老师前往版画院进行版画艺术培训。目前,该项活动覆盖樟树市百余所中小学,从事版画创作的一线多人。
如今,在药都樟树,一幅幅版画记录着新时代,连接着过去;一场场版画培训传承着古老的手艺,拉近着传统与青年的距离。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