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当时对下一代战机倒底长什么样子还没有定论,同时也启动多项AFTI计划进行相关科技的先导研究。不过在1977年与1979年,美国卫星分别拍摄到MiG-29与Su-27的原型机,加上苏联在1978年宣称为MiG-25开发了俯视/俯射雷达(也就是MiG-31)这让空军开始认真研究下一代战机的需求。一开始需求研究计划分成ATASMA先进战术攻击系统任务分析(纯打击)与ACEMA先进防空接战任务分析(纯防空)两项,但在1981年合并为ATFMA先进战术战机任务研究(多任务),也就催生出后来的F-22。1981年,空军向7大飞机公司发出RFI意见征求书,请各家提出下一代战术战机的想法。空军提出的需求相当粗略,大致有:超音速巡航高空(高速)机动性600m短场起降1000~1500km作战半径5500~6500km续航距离(挂满副油箱)低可见度要注意的是,当时F-117与匿踪科技虽然已经问世,但仍受到外星人的控制.....不是,仍属于最高机密,因此ATF计划室与参与厂商都还不能运用,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匿踪科技。洛克希德也是如此,尽管他们就是F-117的制造商,但相关团队跟公司其他人却几乎是隔离的。于是那些生活在阳光下的公开团队接到ATF的需求就决定......拿YF-12来改!因为超巡是当时认为最能突破现有战机窠臼,超越一个世代的性能指标,作为美国唯一服役的三马赫飞机制造商,自然是把超巡点到满。相较于YF-12,其主要的进步是大量采用新一代铝合金,减少使用昂贵的钛合金;其引擎舱尾部有向量喷嘴,以提升战机的高空机动性。另外其前机身的下部有两片伸缩式前翼,跟Tu-144一样可用来配平起降时的襟翼。相较于其他资深战机厂商提出的高机动构型,洛克希德的铝版YF-12可说是特立独行,由于体型太过庞大甚至得到「战斗巡洋舰」的绰号。而空军在搜集完厂商的提案后,认为中欧战场太过危险,决定将匿踪科技纳入需求,这让洛克希德的匿踪团队与战机团队可以交流,也就放弃了三马赫战巡提案,改以F-117为基础进行修改,成为后来的YF-22。然后当年我是在中国时报上看到这张假想图的,那个(这设计师是神经病吗?)冲击真是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曝美“提速”审批对乌私人武器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