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蛟龙号”从约4700米深海带回5种生物

时间:2024-08-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据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28日电(记者王聿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8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九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研人员张睿妍和王琪从4706米深海采集到5种生物样品。

  当日的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处海盆进行。“海底地势平坦,布满直径1厘米至4厘米的黑色结核。我们在海底完成了2500米的航行和测线任务,分区域采集到底层海水和沉积物等样品。”王琪说。

  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据张睿妍介绍,对比本航次在海山进行的下潜作业,海盆的生态系统有显着差异。在约5小时的海底作业中,共观察及拍摄到肉食海绵、玻璃海绵等近10种海绵生物,采集到海参、海绵、海百合、海星、珊瑚5种代表性生物样品。

  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这些样品弥足珍贵,中外科研人员在船上实验室完成样品处理后,将带回科研机构进行深入的生物分类学、生态学等研究,以丰富人们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栗翘楚)超市搬到网上,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旅游出行,车票、住宿、餐饮等都能通过手机预订;工厂车间,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接受电脑指令,有条不紊的生产……近年来,数字技术应用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栗翘楚)8月28日上午10点35分,一辆载有北京烯谷科技有限公司“一线”进口实验用载网的厢式载货车辆缓缓驶入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智能通道,标志着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正式运作。目前,北京市已有3个综保区同时运营,各综保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根据产业定位,错位发展。…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